一、什么是“结构化思维”?为什么要学结构化思维?
1,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让你理解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问:怎么讲200毫升的水,装到100毫升的杯子里?
直线思维:不可能,根本装不进去
结构化思维:之所以感觉装不进去,可以想到的有两个原因:1/杯子小,装不进去; 2/水是液态的,会流动。
解决办法:1/把杯子换个弹性的杯子,比如像气球一样,就能撑起杯子了。 2/水是液体,不好装,那干脆冻成冰疙瘩,直接放杯子里就完了。露出来一部分也不要紧呀,总之水是装进去了。
例子表明:所谓的“结构化思维”,就是有能力把问题分解,然后针对分解的问题,想出解决办法。就像一张金字塔图一样。对这个图像,即便我不画图,大家也能想象得出来。
A-最上面,是问题。
B.C.D-是分解后的中间层。
(B->b1, b2, b3)是围绕B这个小问题,再做出解决办法。
(C->c1, c2, c3)
(D->d1,d2,d3)
同样如此。
当然你也可以像思维导图一样横着画,但总之其原则是:把问题分解,再各个解决。这个金字塔(或思维导图)就是开始你结构化思维最有力的工具。
2、我们为什么要学结构化思维
你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有人在汇报工作时,啰啰嗦嗦说了半天,你就是听不清他表达的重点。也许你认为,这是他表达能力有问题,这是他准备不充分的问题,等等。但其实,这可能是他缺乏结构化思维的训练导致的。我们的成长,在学校时,从来没人教过你表达,学了语文,写过作文,难道就一定能将某件事清晰的表达清楚吗?如果从来在学校没有人教过你,可以说,我们的成长就是自然生长。
而其实,结构化思维是可以被训练的,哪怕仅仅知道几个方面的技巧,你就能清晰的将一件事/一个观点表达的清清楚楚,一项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这都是结构化思维的功效之一。所以,我们每个人应具备结构化思维的技巧。
二、如何识别信息
(一)结论、理由和事实
谁都知道,现在信息泛滥,我们快被信息的洪流淹没了。那么在海量一般的信息中,应该用什么方法识别呢?
用一个方法:识别“结论、理由、事实”。
还是用一个场景举例,有个电脑公司的主管向你汇报工作这样讲:“领导,目前集团旗下的电脑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但收益却逐年下降。主要是因为目前电脑市场竞争太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所以,利润率逐年递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坦诚的说,这不是一个好的汇报,但到底哪儿不好呢?我们分析一下。
我们说,任何一个信息过来,你都要划分出几个东东来,
(1)是结论。
即他说的结论或观点是什么。上例中,这个主管的结论是——利润率逐年递减是没有办法的事。
本例中,这个主管好在还说出了结论。还有太多时候,下属不啦不啦说了一大堆,你就是听不懂他说什么,这时你可以试着问他一句”所以呢“,然后就能迅速引出他的结论或观点。
(2)是理由
他的理由是——国内电脑市场竞争太激烈,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所以……。
(3)是事实
本例子中,没有事实。”理由“可以是主观的,但”事实“一定应该是客观的。它是支撑“理由”和“结论”的依据。
(二)那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呢?
有两个要点:(1)要有客观事实来支撑结论和理由;(2)“事实”和“理由”之间,“理由”和“结论”之间要有证明和被证明的逻辑关系。
还是上例中,“结论”是“利润率逐年下滑”; “理由”是“竞争激烈,不得不低价销售”,但没有“事实”,也就是说,他的理由没有事实支撑。所以说,这是一个不完整的信息,不可靠。
这时,若你还能同时找出一些反证来反驳主管的结论和理由,就更能说明问题。
在这里,我们还是提倡用金字塔模型,对所有信息进行一下归拢和分析。只有用此三要素才能识别和筛选出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三、怎样归纳信息。
金字塔结构是一种纵向上的展开,横向上,你可能列了一堆的子理由、事实。但我们的大脑非常会偷懒,只能记得住最相近的事物,所以如果不把事物归类的话,大脑就记不住。所以,非常有必要将所有的信息进行归类。
那么,归类有很多种方法,就像大家所熟知的,事务以“重要性和紧急性”来分矩阵一样,分为:1)重要且紧急;2)重要不紧急;3)不重要,但紧急;4)不重要,不紧急。
这是一种分类方式。还有其他的一些分类方式,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有效的分类方式。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通用的分类方式,叫MECE方法(你可以戏称它为”咪西咪西”方式,但它可不是源自于日本)。
"咪西咪西”方法主要是5种分类的方式:
1、两分式——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就是两分法。
2、顺序式——将事务的发展顺序作为分类方式。这种方式特别有利于一个项目的进度确定。
3、排列式——把各种要素分别排列出来即可。
4、公式式——比如:销售额=单价*销售数量。这种公式中可以看出信息的要素主要是“单价”和“销售数量”这两个。
5、矩阵式——即上面说的那个“重要/紧急”的分类方式。
这种通用的分类方式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筛选,一般情况下对我们足够用了。方法,有时候不需要多,够用、用的够地道就是好的。
四、怎样提炼结论
前面介绍了识别信息、归纳信息,然后在此基础上怎么确定结论呢?
有两种方法:
1、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我们通常口语中也会说这样的话:“……,归纳起来,……”,就是在前有数据的基础上,做出一个总结。
这里面同样有两个层级:
(1)事务本身的共性——
比如,我们去年进行了三方面的工作
a 线下给社会的散户进行了培训
b 深入企业进行了培训
c 线上进行了培训。
这三方面的工作本身的共性就是:培训。
(2)事务结果的共性——
通过这三方面的工作,达成的效果是:凡是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在培训主题下,都极大的增强了积极性和热情,提高了认识。
这是结果方面的共性。
如果把两方面结合起来看,结论就是:我们打造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培训系统。
所以,碰到信息,我们除了看本身的共性外,更要多问一句:所以呢? 然后往往就能引发出最终的结论。
还是上例,如果我们不去寻找事务结果的共性,而只走到第一个层级“本身的共性”,那么结论就可能是:进行了培训,培训了多少学员,取得了积极效果。然后就没有了。
这肯定跟“打造出一个有生命力的培训系统”这样的结论差很远,原因就是总结的不彻底。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多问“所以呢”,引发最终的结论。
2、演绎法——就是从一般到特殊
这种也就是我们逻辑运用中常用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也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也会死
这里注意,大前提通常是我们大家所共知的常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方马上的共识。
在通常情况下,语法也是一种容易让人接受的方法。
五、怎样清晰的表达
通过前述的——1/识别信息;2/分类信息;3/总结信息,这三个环节。要清晰的表达出来,还要结合“金字塔结构”来表达。步骤是:
1、先说结论。(举例:结论是——成品非常成功,建议继续加大研发力度)
2、再说结论之下的要点(这里强调,这里的“要点”是以上统下的,它既是上一个结论的支撑,也必须同时是下一个层次的总结和概况。)
(举例:
第一要点——销售方面,数据乐观,激活数量多,客户留存率高。
第二要点——营销方面,市场热情高,搜素引擎指数排名靠前,吸引了30多家媒体的报道。
第三要点——运营方面,这次准备更加充分,其他活动也已就位,就准备执行。
3、最后说数据(数据,是我了支撑“要点”,从而支撑“结论”)
六、结语
在表达一件事情时,头脑里要时刻以“金字塔”为模型,即便观点还没有完全成熟,也要按这个顺序进行表达。
如果时间只有3秒,你就只要说出结论即可。
如果时间有30秒,你需要你可以说出结论,和结论下一级的三个要点即可。
如果时间有3分钟,你就可以按照我们刚才说的结论、要点、数据,进行详细的阐述了。
按照这样的逻辑结构,别人就一听就明白了你要说的重点是什么。
以后,凡是回答别人的提问,或者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都要说一句:“我有三方面的看法……”,这其实是一种有效的训练结构性思维的方式。久而久之,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干练、利落的表达风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