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上课前就要使学生明确地意识到:究竟什么是必须理解的,在学习的思维过程中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
要使思维、思考成为名副其实的脑力劳动,那就必须使思维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要使它具有解决任务的性质。
教师越是善于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一种解决任务的性质,那么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加积极地投入这种活动,障碍和困难就暴露的更加明显,从而使脑力劳动成为一种克服困难的过程。
把教材讲解得越是明白易懂,儿童的疑问就会越少,学生对知识就会学得越深刻,这是错误的观点。过分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就等于没有学会积极思考。
优秀教师对学生的关心表现在:让学生先把他们将要克服什么困难弄清楚,并且不仅把注意力,而且把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去。
好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揭示教材的本质,而且要教会学生思考,使他们能够独立地、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出同样详细的解释。
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对某一定理的正确性的证明告诉学生,让学生有可能提出好几种解释,然后在实际中对所提出的每一种假说进行肯定或否定。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和推翻另一个解释。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就不是消极掌握的,而是去获取的,即靠积极的努力去获得的。这种知识转变成信念,学生会非常珍视它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