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文责自负。 文/有殷天乙汤孙师虎父
我们这里所说的“父子不同朝”并不是说父子不能同时在鲁国做官,而是单就卿位而言的。即在鲁国原则上父子不允许同时做卿。虽然《经》、《传》中并没有明文记载此事,但从各个卿族任职的记载来看确实如此。还以季氏为例子,其四代季孙出道的时间框架如下:
可见不同代际之间的季孙在卿位上面是完全没有交集的,甚至可能出现季氏在卿位上的断档。公子季友去世之后的季氏一度失去记载,我们今天看到关于仲无佚的信息其实是来自《世本》的,很有可能确实存在季友的长子曾经短暂出任卿大夫的情况,但是由于不明原因,季氏的族长一职转入了季仲一家,而季仲一系直到季孙行父成年后才有机会进入低阶卿的序列中。
事实上,季武子之后的季孙卿位传承依然存在比较复杂的变化,但仍然是完全遵循上述规律的,我们将在后文分析诸卿以及军职的复杂变化时候再做详解。
尽管如此,父子分别同时做卿和大夫仍然是可以的,譬如季孙宿、季弥(公鉏)父子:
......季氏以公鉏为马正......故公鉏氏富,又出为公左宰......(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就是说季武子先后作为大司马和大司徒的同时,并不妨碍他的一个儿子出任左宰也就是少宰。少宰虽然不是卿,却可以日常出入公门,影响国君的想法,甚至干涉大家族宗子的废立,譬如还是在这一年里:
......己卯,孟孙卒,公鉏奉羯立于户侧。季孙至,入,哭,而出,曰:“秩焉在?”公鉏曰:“羯在此矣!”季孙曰:“孺子长。”公鉏曰:“何长之有?唯其才也。且夫子之命也。”遂立羯。秩奔邾......(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即少宰季弥与孟氏之御驺丰点串通起来,立孟羯为仲孙而驱逐孟孺子秩。当然这是一个特例,因为通常来说家门宗子的废立应该通过大宗伯推动,少宰是插不上话的,不过估计此事的背景是季弥先影响了鲁襄公,又通过鲁襄公影响大宗伯,才强行操作了此事。
此外,在执政的孟献子年老的时候,其子孟孺子速(孟庄子)就已经以至少中下级将领身份参加多次军事行动,例如在诸侯“湨梁之盟”这年(前557):
......秋,齐侯围成,孟孺子速徼之 。齐侯曰:“是好勇,去之以为之名。”速遂塞海陉而还......(左传.襄公十六年)
当时的背景是叔孙豹陪同鲁襄公跟随诸侯聚会,而子叔敬子帅师从晋军伐郑。齐国认为鲁国空虚,于是齐灵公帅师围困鲁国北部叔孙氏的封邑-成,孟氏出兵解救,理应由孟献子领兵,不过考虑到其已经年迈,具体战斗可能委托其子负责。
再例如两年以后,晋国联合诸侯会于鲁济(前555),并讨伐齐国,围困其都城临淄时:
......十二月戊戌,及秦周,伐雍门之萩。范鞅门于雍门,其御追喜以戈杀犬于门中。孟庄子斩其橁以为公琴。己亥,焚雍门及西郭、南郭......(左传.襄公十八年)
此次鲁国主力尽出,协助诸侯伐齐,由于次年(前554)孟献子就已经去世,此时估计身体状况也不理想,因此即便帅军出战,也只是陪同鲁襄公指挥协调,具体战斗只好以其子孟孺子速代理。可以看到文中以范鞅、孟庄子并提,事实上此时范鞅身份也还不是卿,而是公族大夫,其父范宣子在七年以后(前548)才去世,但范鞅(献子)仍可以大夫身份随军作战,因此可以推知孟庄子在这一年可能的身份是协助其父执政的少司徒或者少司空之职。
以上就是所谓“父子不同朝”原则的案例,这也是周礼中为了防止个别家族独大而采取的限制性措施,其在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不同代际公族、家门之间的利益冲突。根据现在能够掌握的资料,这一原则在同一时代的鲁、郑、卫等诸多中小邦国内都广泛得到落实,只有宋国似乎是个例外,出现了卿职终身制、不登卿、甚至父子、兄弟同朝为卿的现象,此另文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