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思维导图的第二天,从昨天的小白到今天的懵懂,脑细胞似乎有一些觉醒。所以今天的状态永远好于前一天!
上午的开场同样有一个热身的活动,每人抽一张牌,二人一组相互交流,自我介绍、选牌的理由及相互提问,让不同组的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然后是对于昨天的课堂作业和回家作业的点评,从中发现了一些自己的小问题,比如分支的颜色避免选用黄色,不容易看清;线条上的字可以统一用黑色;部分分类出现了交叉,需要调整等等,同时也有完成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主题和内容关系紧密。当然,通过欣赏同学的作业,也学习到线条和布局对整个版面的影响非常大,也是自己欠缺的,以后重点练习。
今天的核心内容是运用关键词笔记法来绘制思维导图。首先我们了解了关键词笔记法的来源,它是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并与记忆有很大的相关性。其次,了解记忆的分类和影响因素,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种,瞬时记忆每天接收6万条左右的信息,记忆停留的时间大约为2秒,我们通过影响记忆的五大因素(重复、差异、关联、初期效应、近期效应)讲瞬时记忆转化为短时记忆,也称为工作记忆,记忆停留时间大约15秒,人们再将短时记忆通过编码的形式转化为长时记忆,如将记忆内容转化成有意义的内容或把内容图像化(图像力)便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理论学习后实操是少不了的,所谓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方式!今天我们将关键词笔记法应用于阅读的整理,所以实践环节为拆书《高效能环节的七个习惯》。每个小组选一段内容,组间交叉抽取。我们组的主题是人际交往的六个模式,书中内容除了阐述各个模式的概念外,主要以举例的方法来帮助读者理解,这就给我们的导图绘制提出了一个难题,除了模式有六个分类(主干)外,没有现成的二级分类(支干),所以我们在各自绘制后的交流中对如何分类和分类命名上出现了分歧,最后经过充分的讨论,将我们对模式的理解提炼出三个分支模块,即模式的意图、表现、影响,最终很顺畅的完成了导图的绘制。
最后,各队分别对自己的导图进行了分析和交流,印象最深的是园丁队的介绍者杨宇伟,简单的导图讲的行云流水,生动有趣,展现的强大的授课功底,佩服!绘制方面个人比较喜欢红毛丹队的风格。自己队的授课安排利用了总分总的方式,也是比较新颖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我想我们都会进步的很快。
期待明天的现场复盘授课环节,必定是紧张刺激,我一直对新人说,你如果能讲的明白,那就代表你懂了,明天轮到我来验证这个真理了,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