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蒙蒙的雾霾天。
一早收到女儿语文老师的微信语音。这位平素里和颜悦色的师长,措辞婉转地表达了她对于女儿在作文方面的欠缺,希望作为家长的我能够尽快通过各种途径,为女儿查漏补缺。
我心里生出些许的歉意和愧疚。平日里和老师的交流并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频繁地联络沟通,以为那样会叨扰到老师的日常教学和平常心态。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我希望女儿在班级里可以自由生长,少受到作为父母的我们的未必客观的干扰。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日常对于女儿的教育,便没有那么严格。自从女儿上小学一年级开始,虽然为了培养她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不时地和女儿斗智斗勇,但吵吵闹闹的日子并不是很多。直到四年级,她每次语文测试的试卷,作文和阅读理解丢分严重,才开始反思,是不是对她要求太松了呢。那些同班的孩子,报了各种课外班的,不在少数。还有些孩子,被家长布置了各种家庭作业,要求认真完成。
虽然我一直在引导,要女儿多读课外书。但她似乎对读书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每天回家写完作业,搭积木、玩布偶是她最迷恋的游戏,自娱自乐,乐此不疲。
买的很多书,堆在书柜里,没有看也没有翻。
这个双十一,又买了适合她这个年龄的书,她拆开来包装,看了一眼,便束之高阁了。
每天晚上泡脚时,我喜欢拿了本书在看,她却兴趣索然。拍打着洗脚盆里的水,玩得火热。
感觉她没有找到学习的方法。老师在语音里暗示,建议报班给她强化某些方面的知识点。
不是没有试过。之前是报过课外班的,别的孩子认真地和老师互动,她不是扭了头看教室里的钟表,就是低了头咬自己的手指。那是她情绪紧张时常有的动作。坐在教室后面的我,看到如坐针毡的她,心里想,或许,这个孩子,真的对读书没有兴趣。我又该怎么办?强扭的瓜不甜,总不能违背了她的心性,天天打打骂骂地逼着她学。有一段时间,确实是这么干过的。鬼哭狼嚎一段时日后,成绩倒是上去了,可明显感觉到她的不快乐。
童年只有一次。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假设,也没有推倒重来。怎样找出适合她的道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慢慢来。
这几日,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的段子,似乎是某位校长说的:“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慢慢养,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有的孩子没有。没有资质的孩子是来报父母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靠视频,读书没有资质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点亮孩子与生俱来的光芒,让他们成为自己,寻找更高维度的生命可能。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有自己的性格特质,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独一无二的礼物。
等她长大了,我不要她载我去吃牛肉丸或者海鲜,只要她能够凭借了一己之力,在这个薄情的世界里,活出自己的样子,过好自己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