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清会馆的来历

明清会馆的来历

作者: normal小倮 | 来源:发表于2021-12-13 15:23 被阅读0次

    “会馆”是明清时期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最多。

    “会”即是聚会、会客、汇集之意,“馆”即是宾客居留之所,在京的会馆就是各郡县在京都自行建设的“招待所”,除了为异乡漂泊的商人作为老乡聚会、洽谈生意的场所外,还有个重要功能就是满足本县举人参加会试时住宿和会文的需要。

    古代科举会试(考进士)要上京赶考。京师的会试都在春天,称“春闱”。然而,进京之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古代的交通不发达,进京之路遥远艰险,尤其是南方地区考生要经过长途跋涉,舟车劳顿才能赶到京城。往往乡试刚刚才考完,就又要匆匆启程赶赴京城。

    由于缺少足够盘缠,很多考生都一路风餐露宿省吃俭用,把自己的身体搞得一塌糊涂,以至于因病弃考的人频频出现。这些考生到了京城后,人生地不熟,又缺金少银,如果再花钱住客栈,将会负担更重。

    而且三年一届的会试前夕,靠近贡院的客栈早已被预订一空。路上多是背负行囊、手提书箱的学子在一家一家地问询是否有房,但大多会因客满而被拒之门外。裹挟着衣物露宿别人屋檐下的人比比皆是。这些读书人大多勤读诗书,鲜少锻炼身体,入京遭此冷遇又染上风寒后,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很可能命丧黄泉。

    这一情况一再发生,不仅是考生本人勤学奋进十余年后的遗憾,更是地方人才的损失。那时,很多官员和商人为了减少同乡人才折损,为同乡后辈提供更好的备考环境,就集体出资在京建立了会馆,专供入京赶考学子住宿备考。

    会馆不仅以更加优惠的价格向学子们提供住宿和饮食,还会提供一些考试的信息和建议,极大程度地方便了学子们了解和适应考试。这种以接济举子考试为主的会馆,在北京的会馆里占比最多,大约占到80%以上。

    由于会馆里来往的人都是同乡,对于漂泊在外的官员、商人和考生来说,不管在京的生活是长还是短,京都始终只是谋生之地、客居之所,他们心中最为挂念的终是故乡。而在他们看来,会馆是家乡的缩影、心灵的归宿,同乡人是最值得相信和建立联系的,同乡情谊更高于其他感情。所以很多官员商人逢年过节都选择去同乡会馆开设宴席,宴请同乡联络感情,提携同乡青年才俊。家乡学子遇到了困难也多向会馆寻求帮助。

    这样相互帮助、相互依存的关系让同乡情谊更加浓烈和值得信赖。有时会馆还义务为同乡收拾尸骨,葬在会馆的义园中,并有专人为其守墓祭扫,直到家乡的亲人把他们接回家乡。对商人和官员来说,建立和资助会馆是为家乡做贡献,为家乡的人才培养献策出力的好途径。

    而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会馆资助进京赶考学子的功能消失,弱化了慈善功能,更多的是倾向于联谊功能。

    网图,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清会馆的来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ne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