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认知观描述从感觉信息输入到模式识别的路径。第一阶段是特征分析或自下到上的加工,因为刺激必须先被分解成特征或要素,并且被组合为有意义的模式。格式塔原则是关于特征如何被组织成模式的一种解释。除了注意特征以及使用格式塔原则之外,为了迅速识别模式,我们还会运用与该情境有关的知识、情境信息以及有关原型或最好样例的知识。什么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既是语音环和视空间模板中的短时储存,也是由中央执行系统引导的加工——它是有意识思维的工作台。为了让信息在工作记忆中保持激活状态的时间超过20秒,人们需进行保持性复述(通过重复保持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和精细性复述(通过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建立联结而保持工作记忆中的信息)。精细性复述也有助于新信息进入长时记忆。通过组块的控制加工,可以解决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问题。工作记忆至少有四部分组成(1)中央执行系统,该系统控制注意和其他心理资源(工作记忆中的“操作者”);(2)语音环,负责保留口头和听觉(声音)信息;(3)视空间模板,负责处理视觉和空间信息;(4)情景缓存器,整合来自语音环、视空间模板以及长时记忆的信息,并基于语音、空间和视觉信息建立表征。语音环和视空间模板是对图像和声音信息的短时存储,因此它们有些类似于早期信息加工模型中所提到的短时记忆。认知负荷及其对信息加工的影响认知负荷( cognitive load)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资源量。包括三种类型的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 intrinsic cognitive load):与其他刺激无关,指完成任务本身所需的资源。外来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处理与任务无关刺激所需的资源。关联认知负荷( germane cognitive load):与任务相关的深度信息加工过程,包括运用先前知识解决新的任务或问题。这些资源不仅用于组织和理解任务,而且也用于分析解决方法以及忽略无关刺激。如果认知负荷过重,就会降低甚至抑制个体执行任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