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3

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3

作者: 宋华俊 | 来源:发表于2019-01-03 16:10 被阅读0次

课堂教学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因为积极的情感能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对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求知情境。情境是人们对事物进行形象感受的最为直接的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力求让学生从创设的情景中进入到探究问题的氛围中,教师设计的情景问题不要太大也不要太细,要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情景问题与要掌握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还必须清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肯定学生对不同的解题方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能够增强对当堂内容理解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像演员一样进入自己的角色去感受知识的内涵,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和乐趣。

要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彻底摈弃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去。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时候都动起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先自学后质疑,再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则收集有代表性的问题在全班点拨、归纳、总结。最后让学生结合当堂的学习实际,谈谈我们从本节课中都学到了什么?对解决哪一类问题有所启迪。这样的过程,基本体现了学习的基本规律:感知----理解----评价----鉴赏----积累----迁移----再创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个体体验应该是有个性的,我们要以后现代的观点指导教学,倡导开放、多元的价值取向,鼓励学

生提出自己的独具个性的见解,摒弃机械呆板和权威。

迁移情境,也就是营造一个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通过特例示范,教师点拨,学生互疑,教师讲析以掌握新的知识的氛围。这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并以此为基点,设计新颖生动的的例子(特例),进行点拨讲析。

问题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性是思维的重要特征,思维火花总是围绕着问题进行操作的,而人的思维发展水平取决于思维操作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或熟悉的生活实例或直观形象的实验演示引出疑问,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教师如果能把知识创设成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要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置有梯度性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做法。设置问题应注意命中要害,体现重点难点,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太难不好,太易更不好,都不能没有达到训练的目的。

质疑情境。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我们教师要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大胆质疑。所谓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将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有人说中国今天的教育是千人一面的教育,话虽偏激,却也言中我们教育的致命弱点。亦如已故“导弹之父”钱学森所说:“我

们的教育缺乏创新,缺乏个性!”是的,中国由于受到封建宗法桎梏的束缚和传统文化的制约,人们对自我的追求往往是扭曲的,人最终得到的不是自我的独立性,而恰恰是自我的消解。我们教育出来的人才大多个性不明,思维缺乏创新,缺乏独立的人格力量。看看我们的课堂,有多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我们的教师习惯进行的是印证式的教学:精心设计问题,然后让学生寻找答案,而且答案要和“标准答案”一致,否则就是错的。可以说,我们的学生的创造性在一次一次的印证中被残忍地扼杀了。为此,我们的教学要开放化、多元化,让我们的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迷信权威,大胆提出疑问。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甚至可以是针锋相对的错误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我们就要给予肯定。这样做,其实就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幽默情境。教师可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的就是幽默。”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教师,如能用二十五种语调,说出同一句…请你过来',用不同的手势、姿态说这么一句话,还愁学生有什么样的情感世界不能把握呢?还担心有什么情感奥秘不能够了解呢?”今天

的素质教育,更是呼唤具有人文、情感素质的教师。

合作情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使学生之间产生的互动,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帮助的良好气氛。这种情境具体体现在讨论式的学习和研究性的学习中。教师要善于设置具有思辩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当然也要注意随时调控。

诚然,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机械教条式的,它远不止以上所谈的几点。“教学情境是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教学情意场,应坚持触景生情”。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创设不同的情境,全程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相关文章

  • 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3

    课堂教学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乐学”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去...

  • 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七

    操作性条件作用:尝试新的反应 人们把包含了操作性行为的学习过程叫做操作性条件作用。一般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这一概念...

  • 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一

    教师成长的思与悟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

  • 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八

    记忆的认知观描述从感觉信息输入到模式识别的路径。第一阶段是特征分析或自下到上的加工,因为刺激必须先被分解成特征或要...

  • 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四

    当学生有问题时,多数教师都能够感觉出来。但对教师而言,仅仅“看出”问题是不够的,而是要有效解决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

  • 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一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策略。 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

  • 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五

    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前551-前479)是我国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不...

  • 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六

    真实课堂评估 真实性评估传统测验的批评者认为,教师应该使用真实性测验以及其他的真实测验程序。真实性测验要求学生完...

  • 愚公移山《坚毅》

    樊登读书会书评群第13周巜坚毅》读书笔记 作 者 简 介 [美]卡洛琳·亚当斯·米勒(Caroline Adams...

  •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8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8 在《教育心理学》读书中,本节谈论的主要是对于应用行为的分析。应用行为分析应该包括:明确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巜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tq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