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心情随笔想法
儿孙自有儿孙福(P2022–159–335)

儿孙自有儿孙福(P2022–159–335)

作者: 三六吾语 | 来源:发表于2022-06-18 10:32 被阅读0次
          2022.6.17,周五,农历五月十九,郑州,晴,28–42℃
          春节过后,累计第103天早上跑步,4公里(正月22天,二月21天,三月26天,四月22天,五月12天) 

          “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知不觉间,我也到了说这句话的年龄。

          我觉得自己很可笑。我很老吗?五十而已,并且还不足五十。说老也不算老,但也绝对不年轻了。所以我也开始说教了。所以,我自命不凡,“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也已经到了总结人生的阶段了。

          孔子说,人到了五十,如果一事无成,那就也不要再去干了。真的是这样吗?也不尽然,孔子周游列国,其实是从五十五岁开始的,一直到六十九岁结束,整整经历了十四年。

          “知止而后有定”,当孔子知道自己的大道不能在诸侯各国实行之后,依然没有放弃,只是退而求其次,“返回鲁国,教书育人,弟子有三千,贤者七十二”,让自己的大道思想传遍于整个华夏文明,惠及于后世子孙。

          我们每一个人,都觉得我们活得不亚于孔子,“疲于奔波,不见成果”。其实,我们之所以活得太累,其实是因为我们想的太多,为自己,为父母,为孩子,为家人,为朋友,为国家,为社会,甚至于很多事“明知不可为而非要为之”,于是,恶性循环,愈来愈累。

          我们对我们所想的所做的美其名曰“追求”,其实追求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功名利禄,奢侈享受,好听了叫“追求”,不好听了就是叫“贪”,叫“嗔,痴,欲”。我们甚至于把我们的这些“追求”,这些“贪嗔痴欲”,冠冕堂皇的叫做“为了我们的后一代”。

          其实,大可不必,“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所说的所做的,无非是满足我们自身的虚荣心,无非是我们自身焦虑情绪的一种发泄而已,为了后一代,只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

          一个富翁曾经说过,要让他的财富惠及于他的十代后世子孙,而他的十代子孙向上追溯,“他们能有自己的五百位祖先”,究竟自己能惠及多少自己的子孙?其实已不重要,自己惠及子孙的,已经演变成自己惠及社会和惠及后世了。所以,我们不要讲我们为了子女,我们要理解为,“我们在做的就是我们对社会应有的一分光与热而已。”

          所以,别想着有多少的积累,《道德经》就曾经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又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几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做一个知足的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完美的自己。不是让你不思上进,也不是让你自甘堕落,而是让你做你力所能及,做你心之所想,做你兴趣,做你内心。每一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只有每一颗螺丝钉按的牢靠了,各谋其位,各得其所,才能保证整个社会这艘巨轮平稳前行。

          看看我们的社会,看看我们自己,我们就会知道,社会的车轮是一直在不停息的向前进展的,人民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在提高着的。只有整体发展了,个人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奔涌向前,也才能充分享受到历史洪流的各种红利。

          林则徐曾经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财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一点没错,“子孙自有子孙福”,我们要相信,我们的下一代要比我们聪明,我们的下一代要比我们上进,我们的下一代要比我们更能坚强而有韧性。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所有的不知足都是自取辱,自行灭亡。

          “眼看他建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该是自己的谁也拿不走,不是自己的要也要不来。

          别再忧虑了,也别再心事重重了。钱财,功名,利禄,皆是身外之物,“不贪,不嗔,不痴,不奢,不欲”,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当下,我们就会是最好的自己。

          “儿孙自有儿孙福”,所有的为后代着想,其实就是一种自己给予自己的借口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孙自有儿孙福(P2022–159–33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ruk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