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
随着老龄化加剧,近年来日本兴起为老年人进行“死前准备”的服务。具体包括:选择死后的法名和遗照;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回顾;收集墓地、保险的信息;举办死前准备仪式,答谢亲友,回顾一生等。
我们中国人对于死亡这一话题总是不去谈它,太怕了,并且忌讳谈论死亡。
而巴西人却在嘉年华会,大放烟花,小孩子买做成骷髅形的白糖来吃,和死亡为伍,惯了,就不怕了。
死亡其实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就像蔡澜先生说的,没有活过的人才怕死。死亡是人生一部分,接触愈多,愈看得透彻。
他对自己葬礼的想象是这样:
葬礼最好变成一个大派对,尽量喝最好年份的香槟,吃最肥腻最不健康的菜肴,宴会完毕后自己搞失踪,不再见人。像开大派对一样,载歌载舞,开香槟,不要任何哀愁,只有欢乐。
其实这样的豁达之人还有很多:
黄永玉先生曾经和妻子商量,死前就开追悼会,自己则找个躺椅躺在中间,趁自己没死,听听大家怎么夸我。
蔡康永在一次采访中提到,罗曼菲是一名台湾的舞蹈家,在过世的时候,遗嘱里写着,希望蔡康永来主持她的告别式。
她要求所有她的朋友,都要开开心心的,送她去参加另外一个party。不准穿黑衣服,都要穿花衣服,然后放她喜欢的音乐,她的舞者朋友们为她跳舞。她说,人生就像一场party,我参加完这场聚会,我早一点离开,这有什么好哭的。
树木希林被查出患乳腺癌,摘除了右乳,与疾病斗争13年后去世。在以“至少要以喜欢的方式死去”为主题的广告中,树木希林模仿名画《奥菲莉亚》拍了一张照片。海报上写着她对死亡的态度:向来说人必有一死。如果实现长寿的技术逐渐进步,难死的时代也会到来吧。其实我们距离死亡并不遥远,也无需着急。放开一个一个的欲望,打开身体。如果人死后会成为宇宙的灰尘,至少要变成一颗美丽且发亮着飞舞的尘埃。那是我最后的欲望。
他们对待死亡,平静接受,悠闲面对。
你有想过我们该如何面对死亡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