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什么?阅读是一种头脑的运动方式,心智的修行方式和灵魂的旅行方式。阅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功利性的阅读,另一种是趣味性的阅读。阅读的境界也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输入型的阅读,另一种是输出型的阅读。
对于输入型的阅读者,阅读这件事有利有弊。益处在于通过阅读,人们可以增加自己的阅历。弊处在于,输入型的阅读者有沦为“书本的奴隶”的可能性。古人云“纸上谈兵”,“书生百无一用”,说的就是这种情形。人各不相同,没有哪本书能够替代个体的生命体验,自我认知和独立思考。缺少独立思考的阅读,反而会扼杀个体的创造力。
对于输出型的阅读者,阅读是件有利无害的事。一个好的阅读者也应该是一个写作者。从阅读到写作,要经历三个步骤,分别是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处理的过程只是独立思考的一部分,只有当阅读者能够将头脑中思考的成果以逻辑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才算是完成了独立思考的整个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讲,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境界更高的阅读者,不仅能表达出自己阅读思考的成果,还能据此付诸行动,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
那么,如何推进全民阅读?顶层的战略建设,地方的财政投入以及民间的种种活动,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全民阅读”,但这还不够。现行的政策所解决的更多的是“量”上的问题,没有解决“质”的问题。要建立有效的长久机制,必须激发出民众的积极性。只有大家真正的喜欢阅读,爱上阅读,才能够做到长期坚持阅读甚至终生阅读。如何激发民众的积极性?根源在于教育。
应从小学阶段开始增设“哲学”课。哲学是什么?哲学是用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来认识根本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够提出问题。现行的教育给出了太多的标准答案,忽略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会提问,何来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如何建立个体的阅读方法论?没有个体的阅读方法论,何来兴趣?又怎么可能成为输出型的阅读者?
有人说,哲学太深奥,对青少年教授哲学不现实。哲学并不深奥,每个人在童年和青春期都会去思考根本问题,比如世界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在社会主主流价值观的指导下,给与孩子们自由的空间和正确的引导,并以此为基础让他们学会进行“原理型思考(First principal thinking)”而非单一的“类推型思考(Analogy)”。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起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领域的政策改变会改变整个社会的风向,而风向的改变才是真正推动“全民阅读”的有效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