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寒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19-02-04 01:03 被阅读6次

    继续《义山杂纂》之“酸寒”系列:

    山县移市。 (古人思维与今人其实差不多,一个人也好,一地也好,须尽力扩大影响力,出名要趁早嘛,名气儿打出去,一切OK。于是,学院升大学,县升市,事业团体名称尽可能选用国字头等等。古时的法子是多来些集会,只无奈一山区县人口本来有限,故而即便逢集赶会的日子多了,稀稀拉拉仍没几人。远无繁华闹市的气象。)

    村县喝道。( 此条最具讽刺意义,亦幽默深刻。封建时代官员出行——皇上那就更不用说了——仪仗前列导引传呼,令行人回避,谓之喝道。可现在这种喝道现象究是少了,没了呢还是更多了?诸君自有判断,无须笔者饶舌。一介村长,一个什么小头目,动辄就是这一套,实在非和谐社会里应有的风景。

    村县待宾。(既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也没有什么可娱人眼目,未免“山气”,也属”寒酸"的一种?)

    骡鸣村中。(孟子:“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老子:“乐其俗,安其居,邻里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为什么鸡鸣犬吠就是乐居田园而“骡鸣村中”就是一种酸寒写照呢,鸡狗骡马,同为六畜呐。

    村汉呼鸡。 (农夫村妇,呼鸡喝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也是一种温馨而恬淡场景吗?何“酸”之有?“寒”又何来?)

    村汉著新衣。(因不习惯而不自然,只与“酸寒”无任何关系吧。)

    牛背吹笛。 (那不是牧童最开心,文人画里最多的幸福元素嘛,怎么也与”酸寒“联系在一起了?)

    乞儿驱傩。( 驱傩早就又祭祀送神活动渐变为社日娱乐了,既如此,那乞儿驱傩不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了嘛,何来”酸寒“说道?)

    散乐打单枝鼓。(不想费劲考证散乐和单枝鼓的名称之来以及用场,大约是一种简陋化礼乐吧。而礼乐这东西从来就是一种充分富足之后的雅玩。俗话说,吃饭穿衣看家当,实际礼乐祭祀也一样,也得看家境的殷实程度。不过,古色古香的等等大多就像汉字,繁体来得要庄重严肃点,但就日常使用,还是简化字,简单便捷呗。

    书斋作会。(古代文人似乎都有书斋,严格说,是都有个书斋名号。且书斋大多狭窄局促,“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归有光《项脊轩志》)。如此地界,别说给小型聚会,即便单一会见,亦手脚受限。不过,螺蛳壳里做道场,“寒”即寒碜是肯定的,可怎么就”酸“了呢?

    接下来是《义山杂纂》之“不快意”之解读:

    钝刀切物。

    破帆使风。

    树阴遮景致。

    筑墙遮山。

    花时无酒。

    暑月背风排筵。

    鲙醋不中。

    夏月著热衣服。

    ——下番解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酸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ey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