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晚我们住在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那里离梵净山不远。晚上我们在当地的一个馆子里吃了乌江鱼和涮牛肉,老板还特地给我们配了一小碟汤,牛肉不咋地,鱼和汤很好,吃得那叫一个爽。




虽然不能上梵净山,但是既来之,岂可舍之?上不了山,绕山看看总可以吧。我们住宿的地方就在梵净山脚下,于是驱车到景区看看再说。
在路上,我们见到一条清澈见底汩汩流淌的山溪,溪水正迈着狂野的步伐来到世俗,见了世俗一点儿也不迁就,遇到石头便硬碰硬,撞得粉身碎骨,骨花四溅。久而久之,石头也被溪水的毅力磨去了棱角,不再锋芒毕露,变得圆滑和世故了,成了如今人见人爱的鹅卵石。溪水的清澈与原始野性吸引了我们,我们停下车子,拍照,嬉水,想把溪水的脚步留住,可溪水即便变成了水花,即便遍体鳞伤,依然不改初衷,一路向下,似乎不达目的不罢休。玩够了,耍够了,我们打算离开,可迈开腿的瞬间,心中还是恋恋不舍,虽然溪水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连头也不回。相遇于山脚,相忘于山脚,各有使命,无需牵挂,这是山溪给我们的启示。
因为不能进去,只能开车绕梵净山转一圈。中午我们在一家叫山水农庄的地方吃了烟熏腊排骨烧,第一次吃有烟熏味的东西,挺新鲜,腊肉不腥。

吃过中饭,我们直奔镇远古城。五点半来到古城,安顿好住宿,就去找当地美食。听宾馆老板介绍,这里的烤鱼还可以,说在粮食局那儿进去有很多开饭店的,那儿有。我们就去找,可找来找去只有纸包鱼,没有烤鱼。我们问烤鱼哪里有,他们说古城的河边烧烤有。那烧烤是我们抵制的美食,不敢去吃了。最后在一家老字号饭店里吃了竹筒饭和肉沫外婆菜了事。


当我们往河边走的时候,路上看到了一段古城墙,它还屹立在那儿,是古城历史的见证。镇远古城也和凤凰古城一样,中间被一条大河隔开。河水很绿很清也很深。沿河都是房屋,房屋下面一层基本上都做了商铺,商铺基本上都是弄吃的,上面大约是可以住旅客的,虽然我没有到上面去看,没有亲眼见到上面是宾馆,但是凭着现代人的经商意识和精明头脑,哪里有还守着寸土寸金之地不赚钱的道理。
走了一会儿,就看见河里有一条游船,顶上有两个舞娘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音乐的旋律优美,远远看去,舞娘的舞姿也很优美。这像是一个广告,告诉人们晚上河上有歌舞表演,时间久了,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商业与文化合在一起,无往而不胜。


沿河和街上,都有很多雕塑。有些是生活中的场景,如洗衣的女人和戏水的小孩。有些是人们劳作的情景,如带着鸬鹚的渔翁。有些是休闲的情景,如吸烟的老汉和孩子。有些是讲古代文化的,如琴棋书画。有些是讲公干的,如打更的更夫。有讲历史交流的,如骑象访问的外国使节。有讲守城情形的,如骑马持刀的将领。还有一些没看到的和记不住的。





在河的一边玩,想到另一边去,可以坐摆渡船过去,领略坐船的滋味,也可以再稍稍往上走一点儿路,有桥将两岸连接。上游的那座桥叫舞阳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重建于清雍正年间,很有些年头了。桥面的大石条被现代人弄得高低不平,我想如果当年的建桥人要是看到他们的作品被现代人这样糟蹋,肯定会火冒三丈的。

过桥之后,这一面居然是县政府所在地,两边都是商户,更像是步行街,但有轿车和公交车通过。轿车慢慢的在人丛中穿梭,快不了,行人摩肩接踵,也快不了。一会儿车让人,一会儿人让车,人声车声都在喧哗,比对岸更热闹。怎么过去呢?原来不用担心走回去,在下游这边也有桥,也有摆渡船,大多数人选择从桥上过。
我们在桥中间回望,突然发现沿河的楼房每一层房子的每一个窗口全都挂了灯笼,而且都是三联灯(三盏灯笼连成一串,我叫它三联灯),每个灯笼里的光都被灯笼染成红色。整个沿河形成一片美轮美奂的灯笼秀,流光溢彩,好不漂亮。虽然接连拍了几张,可惜都拍不出灯光璀璨唯美的效果。
就这沿河景色,和一条步行街的雕塑看,它的底蕴和美一点儿不比凤凰古城差,甚至我觉得镇远古城更加耐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