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他生活在鲁镇。如果不出意外,他本该是一位儒雅、懂礼节的读书人,但他却和短衣帮们一样,是酒店中站着喝酒的人。造化弄人还是自作自受?
孔乙己的名字很特别,“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的名字来历完全是儿戏、是绰号,是半懂不懂的毫无意义的堆砌。这样一个滑稽可笑的“孔乙己”姓名,就直接决定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他的这个稀奇名字又来源于描红纸上的话,又暗示了孔乙己“读书人”的特殊身份。
因为自认为是读书人,他刚开始还能“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但是读书人骨子里的心气高,又加上孔乙己的坏脾气——好吃懒做,注定了他的穷困潦倒和“偷窃”成性的悲惨人生。
孔乙己爱惜羽毛。“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孔乙己面对酒店里众人的嘲笑,他的激动、迂腐、狡辩恰恰说明了他对名声的爱惜,可是他却不明白,在众人的眼中,他却是小丑般的存在。
孔乙己好为人师。在教“我”茴香豆“茴”字的写法时,他时时的显摆着自己“读书人”的骄傲,也迂腐的讲究着“茴”字的四种写法,令“我”“又好笑,又不耐烦”,体现着他的迂腐、愚昧和可笑。
孔乙己善良率真。他面对稚子幼童的讨要茴香豆,充满了善意,表明他本是一个心底善良的人,却“偷窃”成性注定是被打骂受辱的悲惨一生。
细品《孔乙己》,几人不是他?
生在世俗间的我们享受着现代教育的利好,有几个没有读过书,无论学上的好与坏,自诩“读书人”都不为过。我们心底善良,可是大多数人一生注定碌碌无为,为生活而奔波劳碌,受尽嘲弄与白眼,也在阿Q式的精神疗法中独自舔舐着伤口,然后再出门又是一样的骄傲,一样的好为人师,一样的为了爱惜脸面而出尽洋相。谁让我们是“读书人”呢,谁让我们心地善良呢,谁让我们好面子又爱出风头呢?!
可悲可叹,活着活着,把自己活成了“孔乙己”,把自己变成了曾经讨厌的模样。
照着镜子,看着镜子里既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我不禁对“他”说到:“孔乙己,你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