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作为我所在的0083组的电影讲解,可谓贯彻了0083组每位成员鲜明独特的个性和个性之下的合作与碰撞。不仅电影讲解诸元由一人包干,为了时间的高效利用和成员组个性的充分展示,绝无仅有的一期讲两部电影。0083的不走寻常路可能得要各路评审员费一番脑子了。《死亡诗社》和《本杰明巴顿奇事》看起来是两部虽然优秀,但是相互之间并无关联的电影,一部是反抗权威与专制化意志的浪漫主义悲剧、一部是人生逆流的奇幻童话。而如果,把这两部电影放在“人生”这个坐标轴上,把《死亡诗社》的基廷老师和男孩们的人生轨迹从电影中继续延伸,然后将本杰明·巴顿的人生叠加进来,我们得到了一个奇妙的场景——高速路上,一边的车道堵满了汽车和焦虑的人群,他们穿插并道,抱怨、谩骂、口角,只为争相尽快到达终点,至于终点有什么,不知道;就在这时,一辆车从双行线的另一边悠然驶过,逆行而去。对面那条车道是回去的路,可是除了他,没有一辆车是往回开的。这个坐标轴的零点,是死亡。
我一直认为《本杰明·巴顿奇事》应该分类为公路片,只是他比较特殊:走的不是空间的公路,是时间的公路;不是向终点进发,而是回到起点;沿途的风景与人,如同逆行一般,短暂交集,挥手即去,消逝在自己出发的终点。他是人生这部公路片的逆行者,试想一下,他的车道对面,先经过一段不可逾越的,也许也令人不悦的塌方、维修区、检查点、交通管制,继续前行,他邂逅了《死亡诗社》那群活力四射的老师和学生,学生们被那位风趣幽默而又特立独行的老师所带动,开始用他们带着些天真和稚嫩的思考去想“我们如何通过前面的拥堵”。“也许他们误解了他们老师的用意了吧。”本杰明这样想,然后继续以周围风景不会被车速所模糊的速度继续前进,和他所会面的其他人一样,向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学生们挥一挥手,相遇永远都只是一个照面的时间,别离成了永痕。本杰明的旅途之初,他就在一个极度适合哲学思考的环境下成长——这里有安详,有包容,有豁达,有独处,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所给他的人生路径的特别启蒙,更重要的是,有死亡。人生的整合初期,能不断经历人生故事的讲述者的死亡是一件幸事,不论是普罗大众、商人、艺术家、音乐家还是奇幻的经历者,他们的逝去都会告诉你一件事,无论人生是大起大落,平平淡淡,无论随遇而安,亦或是郁郁不志,最后一刻,一切归于虚无。当他再想起自己仅仅来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多时的时候,也许他又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端,生命的诞生,也是来自虚无。婴儿的身体从母亲出诞生,婴儿的意识却是不知所始的,在“开始记事儿”之前,只有朦胧,混沌,没有任何清晰的,实在的,握得到的东西,一切都没有意义;而在另一头,是衰老,即将面临死亡,生前的一切都将与死亡之后无关,死亡来临前的一刻,同样是朦胧,混沌,没有任何清晰的,实在的,握得到的东西,一切回到了没有意义。所以,我该怎么办呢?我开始了无意义的开始和无意义的结束,剩下的,就只有过程了,如果生和死都没有意义,也无法赋予意义,那么他的过程,是否可以赋予意义呢?为啥嘛要赋予意义?是我在赋予我生命的意义,还是他人也会赋予我生命的意义?最后,意义又是什么呢?带着疑问,本杰明开始了他的逆行之旅。
让我们回到车道的另外一边,性格各异,活力四射的男生们还在为基廷老师刚刚给他们上完的那堂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课激动不已,尽管他们把所有的心智全都用在了激动上,并没有分出一点去思考自己的激动是什么。他们遵循着点灯人之名的方向,开始了他们自己的探索,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践行着自己的“卡佩迪安”,时间之河顺流而下的孩子们,来不及,也还没到去深沉思考死亡的时候,在“卡佩迪安”的激情中,他们忘了、或许也曲解了点灯人的话“我们终将死亡”。不过对于整个挤在这条车道上的人类而言,让每个人都深刻的思考死亡,和通过死亡投影的关于意义与存在,以及这一切意志的展开,在现象中我们该如何存在,实在强人所难了,这一点,哪怕点灯人基庭老师也无法免俗。于是,卡佩迪安把孩子们带向了自我、带向了激情、带向了浪漫、更带向了对权威和由权力制造的千年不移的权力关系金字塔的宣战,年轻的孩子们的心智中满是信心,也同样没分出一些来思考,过去是不是也会有和他们一样向金字塔宣战的,同样满是信心的年轻人,千百年过去了,年轻人化为了尘土,而金字塔依然屹立不倒?顺便,再想一下,金字塔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而摧毁金字塔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就在这裹挟着原始与后理性的浪漫的激情中,孩子们的车开始碰撞,开始与路边的山崖碰撞、开始与防撞护栏碰撞、开始与检查站碰撞,直到最后,出了车祸。一次失败的浪漫主义启蒙,孩子们只是把欲望的对象从一个换成了另一个,却没有清楚欲望是什么,更没有去享受欲望本身!这点上,需要负主要责任的必然是基庭老师,而不是管教森严的学校和抑制性客体的家长,他们是只追寻意义目标体的旧世界权力互赋予体系的一部分,错误的激情冲撞的是体系的利益,也必然导致反击,尽管老师和学生的初衷并不这样。一旁车道目睹了这一切的本杰明开始思考自己的历程了,他既不去追求权力的金字塔,也不去追求背离它——对于本杰明来说,这些都只是意义的表象。在早已获知人生终点的意味后,他选择的是旅行,既然看清意义之下的人生来去虚无,没有意义的人生同样虚无,不如专心去享受意义本身。经历爱情、经历战火、经历异域和他乡,经历一段时间,他也会回到故乡,继续经历一次次的死亡,过于投身于欲望的海洋,本能也很容易被欲望俘获,所以每隔一段时间的哲学思考是必要的。望着路对面摔的鼻青脸肿的孩子们,还有一脸忧沉但嘴角带着一丝欣慰的老师。“这也享受了一番人生的意义呀,有点疼,不过,够精彩。”“还有,后面的人生路还有很长,车道也很拥挤,珍惜每一次可以狂飙的机会,以及别落下沿途的风景。”
人生的最后,仿佛回到了婴幼儿的时代,脑子越来越不清晰,越来越记不得自己做过什么,自己的爱人、朋友、父母,直到自己是谁,身体也逐渐萎靡,直至无法支撑站立。人生就像一个橄榄球,两个尖端连接着生前的虚无和生后的虚无,而人生的道路,则可以在橄榄球的球面上画上无数条路径,连成无数种形状。每个人都终将走向身心的虚无,但人生的轨迹,却是无限可能,也是最能被留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