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野莽莽草木婆娑散文
梅川印象丨曾经井上,绿水人家

梅川印象丨曾经井上,绿水人家

作者: 夏梓言 | 来源:发表于2017-01-29 09:03 被阅读146次

                          曾经井上,绿水人家

                                   文丨夏梓言

           喜欢井。

          各种摸样的井 —— 巷陌人家边儿的井,石细墩圆,望下去,亦深亦浅的眸子,闪现着细碎而又清朗的秋波,宛若羞涩的少女若隐若现的情意;城墙根下的井,并壁粗糙,有着经年的纹路,水浊而深,如同久经沧桑的智者之眼,看过了几代人的红尘阡陌;而那荒郊野地里,掩映于从生杂草中,早已经荒废了的井,则似垂暮之年的老人之眼,干涸的眼眶和皱纹布满在眼周掩住了瞳孔,让人看不清眼神。

           我从小生长在江南的乡下,听着阿公阿婆下井打水的声音长大,白铁皮制成的小桶被系在一根长麻绳的末处,“吱呀”着下去,再“吱呀”着上来,“吱呀”来满满的一桶甘洌与清凉。那时乡下人没钱,穷,喝不起自来水,就只能一桶一桶辛勤地打点井水,每家每户门前一口井便成了小村子里的一道风景线。

           上学了,因为学校就在村口前面一点点的地方,每天放学,我就跟着大一些的哥哥姐姐回家,所以阿公阿婆要忙着给庄稼施肥,就不用担心我,有时候我就坐在田埂看着阿公阿婆劳做,但是田间热,我就一个人跑回家了,刚开始是坐在门槛那里,等慢慢长大了,读一年级认识的字多了,我便喜欢坐在井墩上看书,说是看书其实也多是看图画。那种幸福和惬意,是用简单的文字难以表达的。

    曾经井上,绿水人家

           再后来,念中学,住了校,阿公阿婆从方洪搬到了梅川。也就许久没有再与井一起生活。

          那年,浅夏,我在朝阳学习,一日,读《词林史话》,偶得一句:凡水井处,皆歌柳词。

           傍晚,漫步在文学馆路鲁迅先生那个院子里,轻念“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宜井依然。”回想,是的,江南多井。倘若你游江南,且看“ 古钗堕井无颜色,百尺泥中今复得。”,太湖边,长江畔,清丽的水乡,怎会少了井的精致?一路细想,江南甚美,井不可无。

           又一个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在我的镜片上,我走进了图书馆,在管理员老先生的指点下,我找到了厚厚的史料,但见金陵乌衣巷口,东吴军队饮水饲马的乌衣井,传为谢安谢太傅所造,那井栏上12道深深的绳痕,磨刻的是千年不化的沧桑;西湖龙井村里,“玉钩搭出老龙涎”的龙井,那因并名而成绝世茶名的华美,氤氲的是泡浸天下的馨香;山阴越王殿下,范仲淹写就名篇的清白井,那清冽而洁白的泉水,涤荡的是为官当清白如水的操守;沪上静安寺边,“静安八景”之一的“沸井”,那昼夜不息的奔腾,澎湃的是永不言退的抱负和追求。井,越发流露着一种历史的韵味。

           怀着这样的想法,今年四月我去了南京的玄武湖,欲寻陈后主带妃子藏身的胭脂井,许久没有找到。最终循着湖旁地图指引的方向,在弯弯绕绕的路径头的小亭里寻到了传说中的胭脂井。失去了井盖的井处在供人歇脚的凉亭的中间,亭里座椅上坐满了歇脚的游客。井带着苍老的表情,独立在一片喧嚣之中。从窄窄的井口望下去,因保障安全而在井下支起的铁丝网上堆了好些易拉罐和膨化食品的袋子。甚至有人因座椅已坐满而想要坐在井口之上。

          没有人意识到,亭子里的井,是一件经年的文物。它几经岁月磨砺、战火洗礼,毁而复修,缺而复补,随着南京城看遍了历朝风雨飘摇,终有今天的历史感和沧桑。然而,却被今人置于与街边新立的垃圾桶相仿的地位。

    曾经井上,绿水人家

           置于井旁的,刻有胭脂井简史的灰色石碑守在一边,无奈地看着这和平而又不清净的年代。

           无言。

           失望而怅然地离去。

         某日偶然路过阿公阿婆与我以过住的旧宅,见人家门口原来有井的地方空空如也,水泥地也是新抹的。问四里乡邻,他们只是淡淡地回答说:“填平了。”再追问,才知道现在家家都有自来水了,上面人(政府领导)说吃井水,不干净,影响身体健康下。

           不干净,影响健康。多么冠冕堂皇而又不容抗拒的理由,填平了看着我长大的水井。

           再一次,失望而怅然地离去。

           井,俨然已是江南文化的一部分,它温存了多少代江南子女,滋润了多少户善良人家。“宝琴已断凤皇吟,碧井空留。”前人眼里的古井是江南风景旧曾谙,物是人非徒奈何的惆怅和感慨,井,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笔下的豪门华井是昨夜西风凋碧树,人比黄花瘦的哀婉和怨怼,井,是人们精神的寄托;“吾家双井塘,十里秋风香”,黄庭坚心中的乡间双井充满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华和饱满,井,是农庄仟佰的一个亮点;“朱阁前头露井多,碧梧桐下美人过”,陆龟蒙吟唱的江南野井则更具春色遥看近却无,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妙曼和柔美,井,是一首润泽多情的江南小诗。

           先秦的《击壤歌》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句子,是水井出现于中原之地最早的记载,而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的水井遗迹,则更让水井的历史在江南流淌了5700多年。清冽甘甜的井水,正在离我们远去,源远流长的井文化,正在一点点地被人们所淡忘。

           江南水井的温存,只有我来享受;江南水井的朗润,只有我来品味;江南水井的诗情,只有我来发挥;江南水井的魅力,只有我来欣赏。

           知否,人们已遗忘井的温润美丽,他们不懂井是祖辈精神的寄托。

           知否,那温山软水的江南于河流之外,别含又一脉生命的乳汁,更让烟波雨丝的江南有水井的吮吸和哺育,愈发水灵娟秀,枝繁叶茂。

    曾经井上,绿水人家

           知否,只愿底蕴深厚的江南水乡,不忘流传深远的文化之井。

           行走在孤独寂寥的水井旁,双手合十,把原本已被洇凉的心暖透,始终不忘心中最初的向往。

           是思,无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蕲春浅心:凡井水处,必歌柳词
        夏梓言: @蕲春浅心 我正在写他呢!
      • 380670658e37:这篇我最喜欢了
        夏梓言: @380670658e37 这一篇散文是在蕲春理工写的。
      • 米ka:好美
        米ka: @蕲春夏梓言 新年快乐,不敢当,你才是老师,我只是个刚开始写作的小白,向你学习!
        夏梓言: @米ka 写得不好。感激老师端详。新年好。
      • 凤飞九天:赞
        夏梓言: @凤飞九天 谢谢老师鼓励。

      本文标题:梅川印象丨曾经井上,绿水人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qc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