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众话题心灵之约
回味《方方日记》(上)

回味《方方日记》(上)

作者: 清平巷1号 | 来源:发表于2020-03-27 22:04 被阅读0次

      《方方日记》剧终,60集,褒抑纷呈已不重要。胡适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然,历史又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是人证、物证,历朝历代都会很多,历史的真相就遗漏在各类记录中,或者民间笔记中。《方方日记》出自民间,回味其中一些经典句子,再现疫情下的人间百态,应该是件有意思的事。

1月25日(正月初一)《高科技作起恶来,一点不比瘟疫弱》

(1)微博有一种技术:就是你以为你发出去了,但其实没有人能看得到。自从知道有此一技术后,方明白:高科技作起恶来,一点不比瘟疫弱。

1月26日(正月初二)《湖北官员的表现其实是中国官员平均水平的表现》

(2)湖北官员的表现其实是中国官员平均水平的表现。并不是他们比其他官员更差,而是他们的运气更差。官员们历来按文件做事,一旦没有文件,他们就六神无主。这次事件如在同一时间落在别的省里,那些官员的表现,不会比湖北的更好。

(3)官场逆淘汰的恶果、空讲政治正确而不实事求是的恶果、不让人讲真话不准媒体报导真相的恶果,我们都会一一品尝到。武汉抢前争先,只不过先吃了一个大的而已。

1月27日(正月初三)《我们没有口罩了》

(4)段子说的真没错,口罩的确代替了猪肉,成为我们过年最紧俏的东西。

1月28日(正月初四)《病毒是不会介意谁是平民谁是领导的》

(5)其实,我根本没有打算在这个时候批评谁(中国有句老话叫秋后算账是不是?)。毕竟,现在我们的主要敌人是瘟疫。我愿意跟政府和所有武汉人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共同抗疫。只是当时写到那里,觉得反思也是必须。由此,就反思了一下。

1月29日(正月初五)《保护好自己,就是帮忙》

(6)川鄂(湖大教授)说,他每天都想大哭一场。谁不是呢?为此,我一直跟朋友们说,走到今天,可以清晰地看到人祸的比重。复盘之后,那些渎职者,一个也不宽恕,一个也不放过。

1月30日(正月初六)《他们根本没有推诿的余地》

(7)一场疫情,暴露出无数众生相,暴露出中国各地官员的基本水准,更暴露出我们的社会疾病。这是比冠性病毒更为恶劣更为持久的疾病。而且看不到治愈期。因为没有医生,也无人愿治。想到这个,心里无比悲伤。

1月31日(正月初七)《如要谄媚,也请守个度》

(8)唉,武汉人有多少人在这场灾难中家破人亡?迄今为止,尚未见有一个自责和道歉的人,却只有无数推诿的说法和文章。

(9)如要谄媚,也请守个度。我虽然人老了,但我批评的气力从来不老。

(10)几乎所有空空荡荡的马路上,都有一个环卫工人在风雨中一丝不苟地扫地。看到他们,你会为自己的紧张不安感到惭愧,蓦然间你就会镇定下来。

2月1日(正月初八)《拯救他人的同时,也拯救自己》

(11)唉,中国人一向不喜欢认错,也没有多少忏悔意识,更不会轻易产生负罪感。这可能跟文化和习俗有关吧?

2月2日(正月初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12)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2月3日(正月初十)《哀民生之多艰,长太息以掩涕》

(13)疫情来了,从它初发及至扩散再至疯狂,我们的应对则从错误到延误到失误。只惟愿我们能有记忆:记住这些不知名的人,记住这些枉死者,记住这些悲伤的日夜,记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这个本该欢乐的春节中断了人生。只要我们尚且偷生在世,我们就要为他们讨个公道。对于渎职者不作为者不负责者,我们必须一层一层追究,一个也不放过。否则,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一个个用停尸袋装走的人们——那些和我们一起共同建设共同享受过武汉的人们!

2月4日(正月十一)《再一次觉得自己命大》

(14)魔鬼永远在后,我们不警惕,它还会再次追加,直到把我们折磨醒来。问题是:我们要不要醒呢?

2月5日(正月十二)《我们都在为这场人祸付出代价》

15)我记录下这些细碎,是要告诉那些有罪的人们:不是只有死者和病人承受了灾难,我们所有的普通人,都在为这场人祸付出代价。

2月7日(正月十四)《在沉沉的暗夜,李文亮就是这一束光》

16)人们喜欢用沉默是金,来表示自己的深刻。但这一次的沉默,是什么?我们是否还会面临同样的沉默?

2月9日正月十六 《生活那么艰难,但办法还是有的》

(17)“人不传人,可控可防”这八个字,变成了一城血泪,无限辛酸。

2月11日(正月十八)《新生命的降临,是上天赐予的最好希望》

(18)正是因为我们在武汉生活得太久,正是因为我们与武汉无数人密切相关,才会尤其担心这座城市的命运,才会为它的苦难而深深悲哀。那么洒脱那么爽快那么喜欢没理由的大笑的武汉人;那些说话劈里啪啦,让外省人以为是吵架的武汉人;那些充满烟火气充满江湖义气充满没来头自信的武汉人。你熟知了,你才知道他们有多么热诚多么爱耍酷。然而今天,很多的他们却在受难,在与死神较量。而我,或是我们,却根本无力相帮。至多只能在网上小心问一声,大家还好吧?甚至有时不敢问:我害怕没有回音。

2月12日(正月十九)《武汉人的痛,不是喊喊口号就能缓解的》

(19)什么时候公务员们前去工作不举旗帜不再合影留念,什么时候领导视察没人唱歌感恩,也没人做戏表演,人们,你们才算懂得了基本常识,才算知道了什么叫作务实。不然,百姓的苦难还有个完吗?

2月13日(正月二十)《或许那时他们才会懂得百姓》

(20) 至于免去的湖北主政官员,守土和安民,他们一项没能做到。让斯土斯民,悲惨如此,不换难平民愤。只是不知他们会不会换一个地方,再度出山。过去皇帝有“永不叙用”之法,对有如此重大过错的官员,且给国家和百姓带来如此重大的灾难,这个法子,至少适用,并且已算最轻。我想,让他们回家当当老百姓吧,或许那时才会懂得百姓。

2月14日(正月二十一)《秉持人道精神,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常识》

(21)这一次的疫情,让我们看得特别清楚的是:整个社会展示出的人道水准处于什么样的程度。

2月16日(正月二十三)《你看不懂的东西,不要随便喷》

(22)岁月在灾难中没有静好,只有病人的死不甘心,只有亲属的胆肝寸断,只有生者的向死而生。

2月17日(正月二十四)《不止你一个人痛苦和艰难,人活着有很多方式》

(23)这世上的强人或是胜者,经常是不介意文学的,他们更多的时候拿文学当点缀、当花环,但弱者们,却经常拿小说当了自己生命中的一盏灯,水中的一根救命稻草,垂死时的救命恩人。

2月18日(正月二十五)《民在疫中泣,相煎何太急》

(24)中国的那些极左分子,基本上是祸国殃民式的存在。他们太想回到文革,太仇视改革开放。一切与他们观点不同的人,都是他们的敌人。他们成派结帮,对不与他们合作的人进行各种攻击,一轮又一轮。用那种“洒向人间都是恨”的粗暴语言,甚至还有更为卑劣手段,低级到不可思议。却没有人阻止他们的行为,令人难解。

2月19日(正月二十六)《死亡的幽灵,依然在武汉徘徊》

(25)常识到底是什么?举个例子,比如一只狗跑来咬你,你拿起打狗棒,打狗。狗逃回去,叫了一群狗过来咬你,其中还有大狗和疯狗。这时候,常识会告诉你:闪人!把地盘留给狗。叫它们自己狂吠,过不多久,它们就会因为吠声高低不同骨头分配不同,而相互自咬。而你呢。在家喝茶看书下馆子。像隔离病毒一样,与会咬人的群狗隔离。这就是常识。

2月20日(正月二十七)《待在家里别出来,否则我们就白拼命了》

(26)在这瘟疫猖獗的日子里,在这漫长的封城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想,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命这么苦啊!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总是灾难深重?想到这一切,我只有祈祷,祈求在大灾大难之后,中国会有一个清平的世界……但愿。字字深情,句句真切。“如果因染疫而死,那无异于‘他杀’,我是于心不甘的!”这该是多少武汉人的想法?!

2月24日(二月初二)《检验你的只有一条,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

(27)检验一个国家的文明尺度,从来不是看你楼有多高、车有多快,不是看你武器多强大、军队多威武,不是看你科技多发达、艺术多高明,更不是看你开会多豪华、焰火多绚烂,甚至也不看你有多少游客豪放出门买空全世界。检验你的只有一条:就是你对弱势人群的态度。记得前不久听过一个音频,其中最后一句话是:“别把世界让给你鄙视的人!”同理,我不能把我喜欢的微博地盘让给我鄙视的人。好在微博有黑名单系统,对那些前来叫骂的人,我可一律拉黑。黑名单就是我隔离流氓病毒的防护服和N95口罩。

2月27日(二月初五)《是的,活下来就好》

(28)今天看到一个段子:在听到有人说“我们不惜一切代价”这句话时,不要以为你是那个“我们”,你只是那个“代价”。

官场很多人,一辈子没学会什么,但做假动作从来是高手,他们会用一些你想都想不到的方式来对付你。而且他们推诿的水平也非常高端。没有这些东西的铺垫,这场疫情,何至会变成今天这样的灾难。

(29)毕竟“人不传人,可防可控”这八个字,将武汉人害得惨不忍睹。细查到这一步,不信拎不出说谎人。而说谎者为何说谎,受何方指令说谎,知不知道这是谎言,还是明知对方欺瞒,自己则愿意相信欺瞒,或者自己需要被欺瞒。无论官方,还是专家,逐条逐条地梳理,应该都能查明。这样的灾难,绝不可能免职或撤职就可以了结。对于武汉人民来说,所有主推手和帮凶者,一个也不会饶恕!两千多(甚至更多不在名册上的死者们)“他杀”的亡灵和他们的家人,日日夜夜拼命救人的所有医护人员,900万苦熬日子的武汉人民,500万难以回家的流浪者,都会要一个说法,要一个结果。

3月2日(二月初九)《让后人知道,武汉人经历过什么》

(30)我担心,人们一旦轻松快乐起来,就不会再愿意回想那些曾经的苦难,就会努力让自己忘掉灾难中死掉的人们。

                      (黄耀芳整理,待续)

相关文章

  • 回味《方方日记》(上)

    《方方日记》剧终,60集,褒抑纷呈已不重要。胡适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然,历史又是客观存在的,不...

  • 回味《方方日记》(下)

    (接上篇) 记得《二十四史》中的《新五代史》就是由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个人撰写的,引起众史家“官修”的非议,但...

  • 【随笔札记】方方,你真的想好了吗?

    《方方日记》在亚马逊上架预售,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面对网上一片质疑声和骂声,方方沉默以对,我行我素。 ...

  • 回味(上)

    公公婆婆以前是开羊肉烩面馆的。在前仆后继争先恐后奔小康的年代,小面馆担负起了老公兄妹三人物质支出的全部和不同年龄段...

  • 碎碎念:为什么总要恶意揣测别人的动机?

      方方又火了!   上一次是因为日记,这次又是因为日记:其在封城期间的日记,被翻译成英、德两国文字,并在亚马逊上...

  • 方方武汉日记

    不知道我的微博还能不能发出来。前一阵,因为反对年轻人街头集体爆粗口,导致微博被封(我现在仍然坚持我的观点:就...

  • 方方日记有感

    慕名看了几篇方方日记。 不愧是著名作家,文笔确实不错。日记用平实又不失语镜的方式记录了封城下的武汉日常生活状态。有...

  • 疫情这段日子之年前

    作家方方写了方方日记,当然我不能与她比,再说没有可比性。网上关于方方日记争吵成一锅粥了,为什么要喋喋不休,凡事多从...

  • 邻家大妈方方和女作家六六

    一、邻家大妈—方方 这次疫情期间,身处疫情中心—武汉的方方,写下了毁誉参半的《武汉日记》,我也看了她的日记,文章中...

  • 《方方日记》——疫情中的光

    “方方日记”现在在社会中掀起了一阵波涛。 鄙人第一次听到“方方日记”这个词的时候,误听成了“方舱日记”。当时觉得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味《方方日记》(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sxd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