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信用货币与计划经济

信用货币与计划经济

作者: zizon | 来源:发表于2017-07-16 20:31 被阅读0次

考虑货币作为一种信用媒介.

比较传统或者所古典的理论当中,货币是当作一种所谓一般等价物处理的.
也即使作为交易当中的一个通用中介符号.

现代理论中,货币的产生是作为一种信贷扩张的结果.

它跟传统的区别在于,前者的产生或者说需求数量依赖的是交易的频率/频度.
或者说货币乘数周转率之类的.
体现在交易过程中的出现频率.

而信贷理论的基础是一种借记关系.
或者所谓的记账式.

一个可能比较贴切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月饼券.

在一定周期内完成的纯记账式的债务权利交割.
至于里面有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实物清算或者说参与,则不在理论框架范围内.

这里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种定义下的货币的存在意义.

考虑AB两方参与的一个交易.
最后的结果无非是AB交换一下账目所有.

"货币"在里面的作用不过是一个价格计量性质的单位.
把它去掉并不会影响交易的成功与否.

本质上,就是原始的以物易物.
放在任何双方参与的合理理性的交换行为当中,这种交易里面的"货币"存在意义是很微弱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都可以规约回两两交易的对等交换情况下.

这种情况下的货币不过是一种公共计价方式.

但公允么?

考虑物品X从A到B到C的一个交易链条.

以物物交换的角度看,不过是X的所有权由A->C的一个转换过程.

考虑.
A->B的交换是B以一个溢价Y得到的.
即在A->B的实际交易价格是X+Y.
B->C的交换是C以一个溢价Z得到的.
即在B->C的实际交易价格是X+Z.

那么考虑,X+Y = X+Z
->
Y = Z么.

不一定.
因为B C对溢的private valuation并不总是相同.

也就是说,如果把货币考虑为这些信用交换过程中的一个计量单位的话.
可能并不具有任何现实意义.

因为价值估计是一个个体差异相当大的东西.
也就是说,这种计量并不具有公允性.

也就是说,存在C直接跟A交换X的话,付出的要比通过B交换来得少或者多.

这个会有什么问题呢?
只要交易始终是你情我愿的,那么这种计量浮动/偏差有什么影响呢?

考虑公允价值的市场性质.

公允价值或者说具体价值是作为一个某种特定商品交换的计价的一个体现.
简单说,就是一种类似的平均价格的存在.

它的作用是为同类交易做一种计量锚定作用.
约束同类交易尽可能地在同水平附近浮动.

在纯信用记账的范畴内,这个问题在于平均水平是受制于具体的交易的.
也就是说,这个平均价格是以某个时期内的实际发生的交易作为一个参照系得出的.

一个直观的例子就是股票市场的交易价格的形成.
里面价格的波动除了受买卖双方的预期影响之外,更多的是由实际的买卖行为决定的.

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即便说都预期某个股票的价值应该低于某一点的话.
但只要有足够的买入流动性,也依然能够推高价格.

所以,如果以信贷作为货币理解的基础的话,那么流动性是一个隐含的必要因素.

另外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当市场上某种产品只有一次交易成立的话.
那么其价格就有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公允/平均价格.

这点是跟传统的一般等价物概念有很大区别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货币在这里不过是一个复杂的记账传递网络里的一个数值化体现.
它并不需要一定是对等的,或者说反映供需关系.

本质上来说,有点类似于一个单向的拟合预测函数.
基于过去的数据给出当前的一个估计.
至于是否符合实际的曲线,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后基于这个思路考虑一下信贷扩张问题.
或者更确切地说固定资产或者说房地产的问题.

一个成交就意味着对市场公允价格的一次加权调整.

以资产证券或者数值化的角度看的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同等/同类资产所有者的一次重新计量过程.
也就是说,但一个200w的房子以300w的价格成交的时候,拥有同等同类房子的人资产就增加的100w.
换算成百分比的化就是50%.

那么,以记账方式考虑的话,全社会的货币就相应地在账目上增加了50%.
具体的实现方式可能是抵押/在抵押贷款等,创造出新的货币账目.

当然,实际是并不是所有的增加账目都会马上变现进入流动.

但从纯账目上来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话,就是相当于再发行了50%的货币.

而也正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新发行都会马上变成现金流进入传统意义的流通领域,所以才没有通胀的事实感觉.
某种形式的滞后效应.

考虑变现的一部分.

如果把没有进入流通的"增发"考虑为实际的增发的话,即假设只有N%的进行了变现.
那么流通领域就增加了这N%的现金.

对于这部分人来说,就是实现了固定资产向现金资产的一个转换.

假设市场永远是滞后的或者说变现的永远是少数一部分人.
那么这部分人相当于在不断的自行发新钞.

因为实际上的效果就相当于把账目推入流动领域.

那么,能无限的增发下去么?

实际上的货币供应量还是受制于对应的货币政策的.
也就是说,这里存在一个转移的上限.

因为上面的增发游戏本质上是对现有资产负债表做的一种定向腾挪.
由买房者向房产所有者做的一个现金和固定资产的交换.

一个极端的结果就是代表流动性的现金资产集中在一部分人手里.
而另一部分人持有的是等额的低流动性资产.

也就是一种事实上的一部分人有资产而无现金.

于是,考虑经济发展的信贷扩张理论.

它要求的是通过提高负债率,提高消费周转的效率,进而带动经济链条的发展.

然而上面的无流动资产的情况则是,扩张信贷的对无现金人群并无任何实际刺激.
而对于现金持有者来说,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因此这种情况下的一个必然现象就是扩张的疲惫或者说所谓的滞涨.
即无论如何宽松,也没办法再对经济周转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由于缺乏现金,各个资产层级之间理论上就存在一个"增发"能力的上限.
也就是说,由于资产数量的差异,和现金的缺乏,使得到了阶层内的一定位置之后.
拥有的现金不在具有往上一层级靠拢的趋势.

或者说,存在一个"增发"能力的效率/增长率差异带来的曲线上的分段函数表征.
即所谓的阶级固化.

这会有什么问题么?

由于存在现金流动资产的层级隔离,而由于没个层级内的现金资产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那么理论上就存在一个分布使得每个层级的天花板层级对"增发"的追逐动机依次下降.

这样的话,动态地考虑,层级内和层级间从长期来看是不太可能有一个稳态的.

所谓的经济周期变动.

回过头来.

这里问题的本质是信用机制下面,货币记账的不对等性造成的.
即脱离了一般等价物锚定的货币,更多的是受到各个零碎交易结果影响的.

而且由于交易的不对称性和人的决策最优解定义的差异性,整个动态系统基本上是很难可控可预测的.

所有,某种程度上来说.
求解于计划经济的某些思路,也不是一件离谱的事情.

相关文章

  • 信用货币与计划经济

    考虑货币作为一种信用媒介. 比较传统或者所古典的理论当中,货币是当作一种所谓一般等价物处理的.也即使作为交易当中的...

  • 每日问答 第666天

    2021年9月15日 周三 1、问: 宽货币宽信用和紧货币宽信用都是什么意思? 答:货币和信用的宽与紧是宏...

  • 信用与货币

    假如说我可以创造一个国家,我想创造一个信用互助国,在这个国家里,人们的信用就是自己的资产,通过互相提高个人的信用额...

  • 一切都是货币

    1.人类发展就是一部货币发展史。 2.货币源于信用,中央集权与个体信用积累,均可产生信用,当下信用呈现爆发式增长,...

  •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 识记:实物货币、铸币、信用货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足值货币、不...

  • 《货币与信用理论》学习指南第三编第十七章

    第三编 货币与银行 第十七章 信用媒介与货币需求 概要 If labor and other resources ...

  •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第2章:致第一个信用周期

    第二章 致第一个信用周期 一、信用不同于货币 货币需求与信贷需求的差异。 从货币的储值功能看,货币在时间上转换购买...

  • 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第2章:致第一个信用周期

    第二章 致第一个信用周期 一、信用不同于货币 货币需求与信贷需求的差异。 从货币的储值功能看,货币在时间上转换购买...

  • 货币那点事8

    我国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时期,货币发行的锚定物就是全社会的商品物资,计划经济物资短缺,一切都在计划中,货币需求较...

  • 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三

    (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20世纪30年代各国放弃金本位制之后,并没有马上让货币与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信用货币与计划经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dx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