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考试倍思亲!每次考试前,都感觉还有好多书没有复习,还有好多题没有做,还有好多知识点没有背?
时间都去哪儿了?与其感叹时间不够用,不如冲刺一把吧!
根据遗忘规律,学习后20分钟遗忘率为40%,3小时后遗忘率为50%,6天后遗忘率为75%。
也就是说,如果你从今天开始复习,几天后,当你走上考场,或许80%的内容你都已经忘记了。那么如何高效复习,高效记忆,考前快速提分呢?
那么下面就介绍一些清华北大的学霸们,平时复习时都在用的9种记忆技巧。
1课后复习必须趁热打铁
有同学说,他上完课后,或者看完书后,过好长一段时间再复习,感觉跟新学一样,完全不记得了。
所以,学习完之后,要及时复习,趁热打铁,别等它“凉”了再复习,到时候你就真的“凉凉”了。以下是一些学霸的具体经验:
1.尝试回忆。在不看书,或者不完全依赖书的前提下,自己尝试回想一遍学习内容,这样记忆效果更好,也有利于提高你的信心。
2.不急着做作业。复习完之后,不急着做作业,先把知识点复习一下,把没完全搞懂的地方,先搞清楚,然后再做作业,这样效率更高。
3.注意新旧知识的关联。
4.用笔复习。边复习,边将知识点和心得,记录在笔记本上,手脑结合,记忆效果更佳。
2“过电影”式记忆法
这里说的过电影式记忆法,是指你将老师上课时,师生互动的情境和知识点,在脑海里像看电影一样的去回忆。
北京二十七中的孟老师建议,“过电影”时,如果遇到中断的情况,不要着急打开书本,而应该自己先努力回忆,或者借助一些轻松的画面,让自己回忆起当时的内容。比如上课时老师开了一个玩笑。这样比一回忆不起来就看书,效果要好多了。
3记忆策略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周同学,对于记忆要有目的性,提出了下面三个要点:
1. 要有明确的计划
比如某个时间段,要记住哪些内容、要达到怎样的记忆效果、多长时间复习一次等,并且督促自己坚持完成计划目标。
2. 要理解和记忆相结合
3. 要抽象记忆和形象记忆相结合
背历史时,可以想象你置于一个历史的大环境中。背政治时,可以和当下的时事事件相结合。这样有助于背牢、背活课本上的知识。
4头尾记忆法
凤头豹尾图我们的大脑有前摄和后摄效应,也就是开头和结尾的信息,我们总是能记得特别牢。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整合了众多学霸们的5个具体做法:
1. 重要的内容,放在开始和结尾去记忆。
2. 较长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分段,然后再记忆,这样就有了很多个开头和结尾。
3.复习相同内容时,每一次都打乱顺序,这样不同的内容就会轮流做你的开头和结尾。
4.安排复习时,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内容截然不同,这样又有了很多新的开头和结尾,避免内容相近,大脑疲劳。
5.长时间记忆时,注意休息,最好是10——15分钟,这样又产生了很多新的开头和结尾。
5过度记忆法
心理学家实验发现,如果以你记住知识的时间为100%来计算,那么给一组人多50%的时间来复习,再给另一组人多100%的时间复习,结果却是50%的人记忆效果更好。这就是“过度学习”的理论。
这告诉我们,记忆时,如果只是简单记住了还不够,可以再多复习一段时间,但是又不能时间太长,要不容易产生疲劳、厌倦,以150%为最佳。
6字头歌诀记忆法
字头歌诀记忆法其实就是将记忆信息里的关键字词抽取出来,编成一句话,如果这句话能比较形象有画面感就更好记忆了。
比如历史里,五代的记忆。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可记作:梁唐晋汉周。
你可以想象:冰凉的糖跳进了满是汗水的粥里。这样会更加形象,更加好记忆。
7纸条记忆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余同学就建议:
1. 平时可以把容易遗忘的知识点,写在纸条上,贴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比如卧室、门上、床头、写字台边,多留心记忆。
2.内容要简洁,突出重点,一语中的、一目了然,必要时配上图表。
3. 内容要经常更新。
4. 特别容易遗忘的关键词,用大字号或醒目颜色表示。
5. 已经记住的纸条,不要急着丢掉,或许以后还需要复习。
8减肥记忆法
这里的减肥记忆法,其实就是指通过理解概括,减少记忆量的一种方法。
1.浓缩记忆法:逐字逐句的复习,记忆量太大了,所以你可以试试只看见一个字、一个词,就迅速回忆起全部内容,这样效率会更高。
2.主干记忆法:也就是将一段内容,记忆住主干信息,然后将一些细节“添枝加叶”,丰富内容,这样记忆起来会更容易,也更加重点突出。
9多通道记忆法
就是运用丰富多样的方式来记忆,这样大脑会觉得新鲜,更有学习兴趣。
眼、口、心、手、耳多感官并用,听、说、读、写相结合:哈佛女孩刘亦婷,从小学起,就用多样化的方法记忆,朗读、默读、抄写、听录音、默写、提问、讨论、做题等相结合。你还可以通过听录音,或者自己录音,然后边听边读,边听边写,效果会更好。
最后,祝你健康幸福,成就自己的最强大脑!
参考资料《北大清华状元都在用的100个记忆方法》,本文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告之,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