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堂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课堂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作者: 啊大甘 | 来源:发表于2022-09-13 21:15 被阅读0次

                课堂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我们的课堂最终面临的是学生,所以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去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在同级班里听了一节课,我们语文课堂主要是落实在听、说、读、写四个点,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之中更多的只做到了学生的听,对于读写这一块做的很少,或者几乎不做。今天在听了新老师周的语文课堂后,让我想起了余映潮老师的语文课堂,他的课堂最重视的就是学生的读和说。而我们这些经验尚浅的老师对于这一块把握的火候还有所欠缺,我想这点上我们是需要努力去学习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老师自己单方面的教学问题,更多的是要回到学生中去。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情来看,很多教学与我们的学生水平是有很大的鸿沟的。所以在课件选择的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学情问题,对于很多课件必选要做一些适当的修改。要制定适合学生接受的水平,或者一堂课下来也没有多大的意义。课堂还要对学生熟悉,今天听课就很明显,老师对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的不够透彻。从上课的角度来看很多问题原本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的,但是老师没有给到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现在的八年级时在七年级的时候我提倡过所有班级同时推进复习的方式,课件和习题都是我制定的。所以对于这批学生的大概知识基础比较熟悉。而今天在听周老师的语文课时里面很多知识点讲的多余了。就比如赏析句子这一块,在修辞和字句上可以说得上学生都已经滚瓜烂熟了。不说人人都会至少也是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已掌握,所以这种句子还需要简单的归纳即可,赏析方面学生自己也会去解决的,所以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把时间节省出来。

        多听也可以促进教学,今天周老师上的是第三课时的内容,而这一课我也只是在一个班上了。自己的班级还没有上课,而老师用的课件也是我提供的那一份。通过今天对于周老师的课堂听课,让我也有很多启发。听完之后我回到教室对课件再次进行了修改和精简,虽然每一次课前我都会对课件进行修改,但是没有改的这么彻底。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坐在课堂里去才能够发现教学的问题。这样的听课也能促进我们教学的提高,只有通过反复的对比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很多时候多听课就是最快的成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而周老师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懂就问。在听完之后,周老师特地找到我想我咨询上课的问题,这点上是远远比我要强的。敢于正是自己的能力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也唯有如此才能走的更远。我相信这种老师不管走到那个地方都是成长最快的老师。通过今天的听课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明白了课堂教学要有听课意识的存在,否者就很难上好一堂课。

相关文章

  • 课堂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课堂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我们的课堂最终面临的是学生,所以我们的课堂要以学生的视角去思考、去...

  • 站在人性角度看课堂

    站在人的角度看课堂 课堂的主角是孩子,是孩子们成长的家园、活动的乐园、生长的田园; 课堂的陪伴是教师,是孩子们成长...

  • 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听陈昆执教《生命 生命》有感 早春的微雨悄悄滋润大地,万物静默生长。在这“微雨燕双飞”的...

  • 网易云课堂产品分析

    网易云课堂功能丰富,面向学生、机构、教师、运营、企业客户等多方用户。本文的分析更多地站在学生用户的角度去体验及思考...

  • 好课堂不能离开6个换位思考

    文章来源:第一教育,作者:程红兵 教师永远是为学生服务的,在思考课堂的设计时要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明确学生想要...

  • 站在学生的角度

    学校开发了丰富的校本课程,很多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当学生想“半途而废”,老师应该如何对待呢?这两天,...

  • 2022-10-30

    新教师培训心得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设置课堂问题。多阅读儿童文学,积累词语,诗句,小说。

  • 快乐生活

    作为老师,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教,而从不去站在学生的那一方去想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效的。今天听了王老师...

  • 让学生站在课堂中央

    现在许多学校都在做合作项目学习,热热闹闹的课有许多。而一节课老师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有效,还是要多多观察课堂上学生...

  • 提分之学生篇

    要想提高学生分数,关键在于学生会做题,做对题,拿到分,那么学生自身才真正应该是主角。 站在老师的角度,学生需要基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gh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