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爱好者
【读后感】无所求必有所得——一起来阅读之《道德经》篇(八)

【读后感】无所求必有所得——一起来阅读之《道德经》篇(八)

作者: _江月 | 来源:发表于2020-04-01 12:41 被阅读0次
原文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 故无尤
一些思考

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提及道家思想,“道”那如水之般至高至柔的特点即刻浮现心中。至高之道如水之柔,领略之时,当如万物受水洗礼般自然舒适。

“夫唯不争,故无尤。”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如何理解此理,并使自己受益于之呢?私以为首先应该理解清楚两个关键词的意义。


“不争”

道家文化提倡无为,提倡不争,这导致很多人认为道文化是教人逃避问题的。然而我却不这么认为。例如对于此句中“不争”的理解:“与世无争”难道是教大家放下一切不进取不进步吗?不应如此啊。余以为,此处之“不争”意在心境而非外在表现。

所谓不争的心境,即为坦然面对一切的心境: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深远豁达,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胆识眼光,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的胸有成竹,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坦然豪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机智聪颖,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蹁跹,是“吾与子之所共适”的怡然自得,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看破哲理……

所诉众多,旨在表明“不争”的内核在于坦然在于遇事懂得不过分纠结、不认死理、不让自己陷入郁郁寡欢的境地。“不争”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自在平和。


“无尤”

没有怨尤,没有怨恨责怪。

此怨恨责怪是从何而来?一是自身发出的怨尤,即怨天尤人之怨尤;二是他人发出的怨尤,即怨词詈语的怨尤。


处“不争”的心境,眼中心中何来怨尤?保持平和的心,首先就能免去许多自身发出的怨尤。其次长期保持平和的心,会使人由内而外显得温柔平和,自然也就少了许多仇人。再者恶意中伤之怨尤或许无法避免,但有了平和的心态,大概也能使我们在面对这些风言风语时可以更加沉着冷静,不被世俗恶意所困。

相关文章

  • 【读后感】无所求必有所得——一起来阅读之《道德经》篇(八)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

  • 吾之所知,归于无。吾之所得,归于无。 吾之所求,归于无。吾之所能,归于无。 吾之所爱,归于无。吾之所恋,归于无。 ...

  • 20180805(日)转

    无所求,有所得。 有所求,无所得。

  • 今获

    作者:瞿栾镔 今有所遇偶有所得, 不因外物而乱己心; 只以自身寻其为终, 该当所求必有所得。

  • ⸜₍๑•⌔•๑ ₎⸝

    生活必有所求,必有所依,必有所得。 人生必有生活气息,必有生机勃发。 尘土飞扬,亦有风舞天地室。 层层叠叠无穷尽,...

  • 20190731

    做难事必有所得。无所求即可坦荡荡。 1,学习 英语坚持学习,继续努力。早中晚都要复习。多读,张大嘴。 2.生活: ...

  • 日有所获

    每日学习,必有所得所感,故志之。 有关阅读:阅读名家的文章,真不知他们的感知力怎么如此强烈,过往的一些记忆深处的小...

  • 2018-07-08

    从来无所求,所得皆惊喜

  • 诗词好句(四)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小窗幽记·集醒篇》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 所求皆所得

    【所求皆所得】 200天前决定再来次日更挑战,在此之前曾坚持了一年半的时间日更。后来因为工作原因放下了日更,没有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无所求必有所得——一起来阅读之《道德经》篇(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io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