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16465/77590f59bb31dc07.jpg)
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IT管理者,近几年的工作重点一直聚焦在数字化转型,即如何利用最新的技术和系统,促进业务发展。
原因很简单,业务是根本,IT是手段和工具。
转型过程中难免有磕磕碰碰。近几年学习了心理学和中医,得到一些启发。
大道相通。这些道理同样可以用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个人的作用有限
你们猜一猜,在心理咨询/治疗中,咨询师的作用占多少?
我上系统式家庭治疗课程时,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心理治疗的疗效因子。
- 40%和心理治疗没有直接关系。
- 30%和来访者要好起来的意愿有关。比如,有一位专家非常热门,来访者要约他的时间,需要排队,一般要等六个月到一年半。在这一段等待的时期,很多来访者等着等着,自己就好了。
- 30%和心理治疗本身有关。其中15%和治疗师有关。
所以,咨询/治疗有没有效果,咨询师/治疗师只能起到1/7的作用。剩下的部分,开了药你需要按时服药、布置了功课你要回家做功课。
你自己不想好,神仙也救不了你。
再来看中医
听徐文兵讲《黄帝内经》,聊到如果患者是需要三班倒的空姐、护士之类,他一般不接。
倒不是“歧视”这些职业。对社会而言,她们的付出非常重要。可是对于她们自己的个体健康,却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养生讲究良好的作息。这边帮您用药调整,您的作息还是一团糟,是没有办法治好的。
传出去,说“找了徐大夫,也治不好。”还坏了名声。
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也是一样。
数字化、互联网,就像一阵风。
大领导听到其他企业都在搞,他也赶时髦,我们也要转型。
数字化(digital),听上去和IT最接近,一拍脑袋,IT你来领导吧。
事实上,IT技术、各种系统,只是工具和手段。
业务想怎样用好这些工具?是需要业务老大们一起进来,分析现有业务模式、规划下一步业务方展方向,梳理好业务逻辑、优化现有流程、做好相应的组织结构调整和人员调整。
真正上系统,只是最后一步。决定成败的,都在业务这一块。
单凭CIO一个人、IT一个团队,怎么可能撬动整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臣妾实在做不到啊。
近两年BI(可视化报表)工具很热,领导一拍脑袋也要上BI。
说到底,BI只是一个展示工具,报告的质量,取决于各个部门对KPI的定义、数据源的质量、分析的维度。
这些都没搞清楚,上个BI,这是垃圾入、垃圾出(rubbish in, rubbish out)。有时间花这些金钱、精力折腾上系统,还不如老老实实把excel做好呢。
二:整体思维模型和框架
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运用某一个流派的模型来处理对来访者。常见的有精神分析、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等等。
每一个流派,背后都有一套理论体系,咨询师按照这套体系(模型),在脑海中建构来访者的情况和问题,找出可能的病因,然后对症下药。
中医“问诊”
我跟着老师坐诊、抄方时,每进来一个病人,老师都要对ta的情况做一个评估。
比如,说头疼,就要问,“具体哪里疼?前面、后面、左侧、右侧?”,还要问“怎么疼的?持续疼、一阵一阵疼、按着疼?”,接着问“有没有头晕、平时的作息、其他地方有没有不舒服”......这就是中医里面的“问诊”。
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在医师的脑海中,对病人、病情做一个建构,帮助分析出可能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口腔溃疡,可能是心火。你当然可以喷一点西瓜霜缓解,但是要治本,还是要找到根本的原因。不然,病情就会反复发作。
企业数字化
需要运用技术做任何的企业改变前,我们都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了解业务的需求。问题不是随便问问的。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整体的评估。
有一个经典案例,说一个工厂的设备停运,每天造成几百万的损失。大老板请了专家来看。专家围着设备转了几圈,用小榔头敲敲这里、敲敲那里,最后在设备上划了一条线,说:“这里螺丝松了,拧紧就可以了。”收费一万。
厂里的人觉得:“就这样划一条线,就收一万块?这钱也太好挣了吧!”
专家回答:“画一条线,1块钱。知道在哪里划线,价值9999元。”
这也就是人才的价值。为什么有的人才要上千万,有的上百万,有的几十万就可以搞定。
同样,这也是点-线-面的关系。经验不够的医生,只能给你开西瓜霜。有经验的医生,就可能帮你解除“心”病。
所以,真想好好做数字转型的企业,花点钱请有经验的人才和团队,很有必要。这钱真心不能省。
三:有症状是好事,痛了才会改变
心理问题
很多家庭的问题,都在孩子身上表现出症状。比如厌学、网瘾、厌食......孩子,作为家庭里面最弱势的一方,承担了整个家庭的问题。
孩子的“症状”是一种求助,就是要把家庭拖进治疗室,寻求专业的帮助。
有一句很残忍的话,很多学心理咨询的同学应该都听过:“你们要感谢这个时代,造就了那么多焦虑的家长,出了那么多有问题的孩子,养活了一大批教育培训机构,也养活了你们。”
有的时候,咨询师(治疗师)通过一些方法,解除了孩子表面的问题,比如,原来逃学的孩子回去上学了。家庭就不在进行咨询了,因为看上去,问题已经解决了。其实,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家庭氛围没有改变,家庭、孩子出状况,是迟早的事。
中医养生
生病也是一样。最好的养生就是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有时间可以学点《黄帝内经》。
很多人只有在得了病,才会反思自己的人生、舍了健康去追求的那些身外之物(金钱、权力)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开始调整节奏。可是,一旦病好了,又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企业数字化
公司也是一样,老板觉得有问题了,觉得“痛”了,才会想要改变。
比如,效率低下、想看的报告看不到、看不到真实的数字,没有办法了解企业运行的真实状况。这时候,ta才会想到:“要改革!”
来,看看有什么新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效率的?让我随时掌握公司情况,不用再等层层上报,你们还层层“加工”数据,整一堆虚假报告糊弄寡人。
咦,我的其他企业家小伙伴们都在搞数字化、区块链,那咱也搞一下。来来来,IT过来搞一搞。
总结
总结一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可能的失败原因:
- 个人作用有限。尤其是完全指望转型从IT推动,从一开始就不靠谱。
- 仅仅从一个点出发,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整体思维模型和框架。
如何做好企业数字化转型?
- 企业数字化转型一定是“一把手工程”,需要业务部门的高级领导紧密配合。是整个公司的事,而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这一点,意识上首先要统一。
- 在立项初期要设定整体的愿景、确立转型方向、目标,再层层细分。有节奏地开展。业务永远是第一位的,IT技术和系统只是工具。
最后,有症状是好事,痛了才会改变。如果现在有问题,那是停下来,看一看的好时候。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