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婉仪有约闲来读文值得背诵的文字
她要读书要工作,还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斯坦福

她要读书要工作,还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斯坦福

作者: 何婉仪 | 来源:发表于2019-10-17 06:15 被阅读0次
她要读书要工作,还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斯坦福

有人说,她很贪心,既要读书,又要工作,还要养三个孩子,不请保姆,不靠老人,可是她都做到了。她不仅做到了,她还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斯坦福。

她就是陈美龄,14岁出道,她没有像很多日本女人一样做家庭主妇,而是和丈夫开了一个事务所,她的工作很辛苦,几乎每天工作20个小时。她曾经把孩子带到工作场所,引发了人们的争论。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看到报道后,邀请她去上学。有人曾经看到她工作那么艰辛,对她说:“钱财、名誉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会被夺走。但是,知识一旦记入脑子,就不会被人夺去,它会成为你一生的宝物。所以在你能学习的时候要珍惜机会,好好学习。”

孩子出生后,她看了很多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然后摸索出一种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她给出教育孩子的10条建议:

1、不要和别人家孩子比较。

非常赞同这一条,偶尔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自己孩子的榜样,是一种动力,如果经常比较,会让孩子自卑。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我们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将其发扬光大。

不仅对孩子,对大人也不要过多的和别人比较。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和优秀的人比较会降低我们的幸福指数,和不思进取的人比较,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平庸和无能心安理得。

如果我总是和别人比较,我就不敢和别人分享自己的幸福。因为当我通过很辛苦的努力,才获得一次4天的省外旅行来犒劳自己的时候,我会发现,有的人拥有十几天的自由行,穿越好几个省,有的人去了马尔代夫,去了巴黎,去了赛舌尔。

如果我总是和别人比较,我就不敢写出自己不成型的文章,不敢分享自己的平凡的小故事。因为每天和我同行的,还有身价数亿的富翁,还有出了几十本书的作家,还有月薪上万,靠写作赚钱养家的低调的创作者。如果我总是和别人比较,我就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2、不用物质奖励孩子。

首先,孩子的每一次进步都需要鼓励,但并不适合每一次都奖励。当奖励成了一种习惯,孩子就会认为,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夸奖,都是为了得到报酬。我们应该慢慢引导孩子,让他明白,他的成长和进步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他心甘情愿做的事。

其次,不可以用物质奖励孩子。太多的玩具只能成为孩子的负担,对一个玩具的喜好只能持续几天甚至几个小时,不利于孩子养成专注的习惯。

最后,可以用其它方式奖励孩子。比如女孩子喜欢芭比娃娃,你可以对她说:“妈妈和你一起玩芭比娃娃”,把芭比娃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还有父母陪伴,孩子一定会很喜欢。如果是男孩子,你就对他说:“我和你一起玩奥特曼卡片。”当父母作为一个大孩子和他们一起参与,由孩子制定游戏规则,他像一个老师一样教你怎样玩游戏,会是一件幸福的事,孩子都很乐意。

3、不要制定每天的时刻表。

陈美龄说,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制定严格的时刻表,会告诉孩子,做完作业才能去玩。可是她不给孩子制定时刻表,就是要让学习和玩儿分不开,让他们从中找到兴趣。

4、不要给孩子报课外班。把给孩子报补习班的钱存起来,去旅行,效果更好。
5、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这一点非常重要!让孩子们自己作决定,哪怕是一件衣服,或者一包零食,或者一门兴趣爱好。我们可以给出建议,可以和他们一起探讨,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拿主意。

陈美龄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的大儿子上高中的时候,想去美国留学,陈美龄当然希望孩子去数一数二的学校,可是孩子却选择了排名第七的学校。那个学校有一个特色,每个进去的人都要配一匹马,每天先喂马才去吃早饭,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

6、不反对高中谈恋爱。

这一条因人而异,有的人把恋爱当成最重要的事情,会因此胡思乱想,贪图享乐,放弃自己的成长,将自己的困囿在两个人的小天地里,看不到其它的一切。这种时候,家长要正确引导。

有的人把爱情当成动力,为了心爱的人,要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些呢!这样的恋爱我也不反对,爱和被爱都是一种幸福。

不管怎样,一定要教会你的孩子,要对恋爱对象负责,尤其是不能生孩子。

7、不要打骂孩子。

这一条,很有争议。有人说:黄金棍里出好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有人说,孩子能听懂,就不要打骂。每个家庭找到适合的最好。但是陈美龄分享的一个小故事让我很感动,她居然为了教育孩子,最长的一次通话8个小时。

8、不要对孩子撒谎。

这一条非常重要,不要对孩子撒谎或者用谎言哄骗孩子。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位老奶奶正在做饭,见着孙子拿着小刀在玩,把老奶奶吓坏了,生怕刀子割着孙子的手,叫了几次,孙子就死活在做刀子不放。老奶奶急中生智:“把刀子给我,我给你变个魔法。”可是孙子把刀子交给老奶奶,正准备看魔法的时候,老奶奶却怒气冲冲:“变什么魔法?叫你不要玩刀子,你就是不听。”孙子还在那里大哭大闹,他就是弄不明白:奶奶为什么骗我?

不要对孩子撒谎,如果你不确定明天是否有时间,就不要答应带孩子去玩。 一旦说出口,就要做到,如果因为特殊原因食言,记得给孩子一个真诚的道歉。

9、不要因为工作忽略孩子。
10、孩子发问,永远不要说“等一等”。

陈美龄说,她即使在做饭,当孩子提问的时候,也会把火关了,和孩子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条并不完全赞同。我倾向于我们不要忽略孩子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重视。当父母的都深有体会,当孩子发现一个新大陆,或搞一个发明创造的时候,他会很有成就感,他会兴奋的拉着你:“妈妈,妈妈,快看,我又有了一个新的发明。”这个时候,不管孩子的作品有多可笑,一定要给予鼓励。

对于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你可以对他说:“等一等”。让孩子学会等待,让孩子懂得,你也有忙碌的时候。“孩子,等一等,妈妈把饭做了再陪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等一等,妈妈这会儿必须处理工作上的一件事情。” “孩子,等一等,妈妈正在创作,等我完成了再陪你。” “孩子,等一等……”这样耐心的等待,孩子会慢慢明白,没有人会一直围着他转,我们要给他人一些理解和耐心。

陈美龄最后指出:教育,是教给他们一件工具,让他们去寻找梦想。即使失败了,也会去寻找别的梦想,如果成功了,也能学会谦虚。
工作和家庭都想得到的陈美龄还说:“兼顾家庭和事业不是件轻松的事。我也有很累的时候,有觉得不被理解的时候。我经常在车上哭,他们都看见过。”陈美龄指着身边的工作人员笑着说道,“但是我回家就不哭了,在家里,妈妈的微笑是最好的药剂。”

一起学习,共读纪伯伦的《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个世界却并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爱,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文/何婉仪

2019.10.16

她要读书要工作,还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斯坦福 她要读书要工作,还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斯坦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她要读书要工作,还把三个孩子都“送”进了斯坦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npm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