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日更第20天。
我与许多你连想改变别人的念头都不要有。作为老师要学习太阳一样,只是发出光和热,每个人接收阳光的反应有不同,有人觉得刺眼,有人觉得温暖,有人甚至躲开阳光。种子破土发芽前没有任何的迹象,那是因为没到那个时间点。永远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拯救者。
———荣格
每个人都有心理障碍。
当你接触心理学,就会发现“原生家庭”这个词绝对是爆款。发现自己的痛苦源于童年的局限,仿佛找到了释放情绪和愤怒的入口,对父母的控诉接踵而至。有人打着心理学的旗号想去改变父母,有人用这种痛苦当做“丧”的借口,有人纠结在如何原谅父母并与他们和解。
我自己便是一个例子。24岁时心理医生诊断我有神经官能症和人格障碍。我欣然接纳了这结果,理直气壮地觉得抱怨理所应当。把怨恨投射给父母,以为那样可以减轻自己的痛苦。我也时常在经历挫折时自然而然想到这个诊断,就像提前给自己人生写好了脚本,认输了。国内很多的心理咨询都是帮人揭开伤疤,大把时间放在分析成因上。他们不断提醒你,不用妄自菲薄,糟糕的现在不是你的错,而是在于你的原生家庭。如今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又何必继续沉浸在原生家庭里苦苦挣扎。
原生家庭是探索自己的入口,并不是出口。我们用看清自己原生家庭的方式,发现自己的匮乏、固化模式、创伤,才能更好的治愈自己。纠结谁伤害了我们,就像在纠结放箭的人。我们既已被击中,最重要是拔掉箭处理伤口。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纳父母,没法把真诚的善意给予年迈的父母。成长的重要标志是可以责怪的人和事愈来愈少,搞清楚自己跟自己的关系,跟世界的关系也就圆满了。
痛苦是人类的宿命。它不是个人的现象,无论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遭受。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如果有机会扮演其他人的角色,你就会明白,痛苦本质上是相同的。时间如果拉的足够长,这些痛苦便不再具体。它们开始变得量化, 且可以成为脚本。
今生所有经历是在我们出生之前就已经选定的。我们的父母、伴侣、孩子、亲戚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选择了这样一个家庭和这样一对父母,是因为你要和他们一起来演这样一出人生的剧本。
他们在剧本里扮演着你需要的角色,是为了提醒你:你的功课是什么,你在这件事情上,需要明白的是什么。
痛苦是通往觉醒的唯一道路。
人可以轻松读完一部经典,但却要用一生去领悟。道理都是鸡汤,真正领悟鸡汤的人才算拯救了自己。
愿你可以在想到父母时不再心生怨怼,只有温暖和感动。
愿你想起父母时能怀感恩之心,感恩他们能与你一同出演人生这部大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