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魏晋南北朝文学(七)

魏晋南北朝文学(七)

作者: 晓粥粥侃历史 | 来源:发表于2022-11-24 09:40 被阅读0次

第七章 陶渊明

陶渊明

1、第一流文人

王国维《文学小言》评价: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屈原)渊明(陶渊明)子美(杜甫)子瞻(苏轼)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全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陶诗风格之“自然”

创作意图:

《中国文学史》中说: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他作诗不存驰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无矫饰。

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了自娱,只为了娱乐他自己,跟功名利禄都无关系。

钟嵘《诗品》中: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耶,认为此二句并非“质直”,而是辞采华美,这在靖节诗中确不多见。

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张谦宜《絸(茧)斋诗谈》:句句近人,却字字高妙,不是工夫亦不是悟性,只缘胸襟浩荡,所以矢口超绝。

《中国文学史》: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沉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

3、陶诗风格之“平淡”

苏轼的《与苏哲书》: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渠)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

陶渊明的诗看似朴拙,实际这朴拙之后,却深藏着诗人的精心雕琢。雕琢而不漏痕迹,经营而返归自然。这正是陶诗的绝妙之处。

《乞食》《作与从弟敬远》

王世贞《艺苑卮言》:渊明托旨冲淡,其造语有极工者,乃大入思来,琢之使无痕迹耳,后人若一切深沉,取其形似,谓以自然,谬以千里。

相关文章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

    一、古代文学 今天古代文学学习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及唐前期是中国文学中古期第一段。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文...

  • 魏晋风流2.魏晋文学-包容中融合

    魏晋风流 2.魏晋文学-包容中融合 魏晋南北朝局势的混乱分裂,但对于文化,则是进化、包容、融合。 魏晋南北朝,...

  • 魏晋南北朝文学(七)

    第七章 陶渊明 1、第一流文人 王国维《文学小言》评价: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屈原)渊明(陶渊明)子美(杜甫)子...

  •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公元190-589年) 建安和正始文学:三曹、七子、蔡琰 曹操《篙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 ...

  • 全国导游基础(1)

    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诗歌成就最大。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王粲、孔融、徐干、阮瑀、应...

  • 《诗经研究史概要》摘记(3)

    六、《毛诗正义》和汉学《诗经》学的终结 1、魏晋南北朝时期《诗经》学的衰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自...

  •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建安诗歌 识记: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

  • 魏晋南北朝文学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最有成就的方面是诗歌,五言古诗的发展尤为突出。它从建安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经过阮籍、左思、陶...

  •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四章 建安风骨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风骨:是一种精神内涵,是文人的气度风采在文学之中的投射。 建安风骨:建安...

  •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章 曹植 1.曹植其人 曹植:字子建,著有《七步诗》 有才:才高八斗。 后人评:文采出众,志向远大。 2.诗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魏晋南北朝文学(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og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