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叫默尔索。
母亲死后,他没有表现出一点悲伤。无论是守灵还是送葬,他的注意力和感情分散在所有东西上,除了母亲。棺材上的螺丝钉旋进去多少,牛奶咖啡很好喝,天气闷热得使他昏沉,想到送葬结束后就可以上床睡上十二个钟头时内心万分喜悦。
老板对他有一个重要的工作调用,征求他的想法。他回答:“说到底,我怎么都行”。
邻居宣布“现在,你是我真正的朋友了”。他回答:“是的”,心里却在想“是不是他朋友我无所谓”。
女朋友问他爱不爱她。他回答:“这种话毫无意义,但是我好像并不爱你”。
女朋友又问她愿不愿意和她结婚。他回答:“我怎么都行,如果你想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做”。
在一次海滩游玩中,天气的沉闷加上匕首的晃眼,使得他的理智被感受完全控制,慌乱中开枪打死了对方,并且,又对准尸体连开四枪。
自然,他被送上了法庭。
母亲死了没有表现出悲伤是毫无人性,打死人是精心预谋的,又补了四枪是确保真的打死。法庭上,他的所有“荒诞”的行为和言语,都被放在道德和法理框架中进行了解释和审判。
当神父带来十字架来狱中救赎这颗有罪的灵魂的时候,默尔索与其全部对话最终表达的就是“拿开你的鬼东西,弱智”,把神父逼得疯疯癫癫。狱中对话更像是默尔索对于人类和上帝的审判。
毫无疑问,默尔索认为,生命无意义,并以此解构人生和社会。从现实的角度看,这是消极的,但是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它又是真实的。这种真实,就像他所处的监狱墙壁一样,确切、可靠、毋庸置疑。
那我们的道德体系,我们的的逻辑体系,我们的信仰体系,它们能正视这种真实吗?
书的最后给出了答案:杀死默尔索。
以下为摘录:
1、进养老院的头几天,她总是哭,但那只是不习惯。几个月后,如果让她再从养老院出来,她还是会哭的。都只是因为习惯问题。(她是指默尔索的母亲)
2、等她来的时候,他就和她睡觉,快完事儿的时候,他就吐她一脸口水,把她赶出去。(邻居雷蒙打算这样惩罚他的女朋友)
3、毫无疑问,我很爱妈妈,但这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所有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希望过他们爱的人死去。
4、我对不抽烟已经习惯了,这个惩罚对我已经不再是惩罚了。
5、人哪怕只生活过一天,也可以在监狱里毫无困难地过上一百年。他会有足够的东西来回忆。
6、谁都知道,人生是不值得一过的。我不是不知道,三十岁死或者七十岁死,并没有什么区别,因为不论是哪种情况,别人都会继续活下去,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几千年来都是这样。
7、他所有的确定,还抵不上女人的一根头发。他甚至连自己是不是活着都不能确信,因为他活着就如同死了一样;而我,我看起来是两手空空,但我对自己是确信的,我对一切都是确信的,比他确信,对我自己的生命和这即将到到来的死亡都是确信的。(他是指神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