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不过是《局外人》里的局中客,世间的局外人。
可能很多人都一样,当你看了第一部分的时候,有些疑惑,加缪到底要给我们说什么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又有什么意义呢?
可能当你看完整本书时,你才能隐约明白这个故事的内涵。然后接着去看第二遍的时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就是加缪眼中的局中客,世间的局外人。
在看第一遍的时候,其实我们会不由自主的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也可以说站在一个“所谓的”世俗标准的视角。所以你会觉得故事的进程好像是一种理所当然,默尔索就是一个局外人,他不在母亲葬礼上哭泣,他没有参与这个社会设定的游戏,他好像徘徊在这个社会的边缘,加缪笔下的默尔好像就是我们眼中这个标准社会的局外人。
其实不然,如果你换一种视角再去看一遍这本书,如果这次你站在默尔索的角度,读完之后会深有感触。到底是默尔索融入不了这个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制定的标准并不接纳他。为什么一位没在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都被人们作为一个精神上杀死母亲的人所对待,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感,有属于自己的情绪,在母亲葬礼上哭已经被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一位并没有那种强烈情绪的人就会被人们区别对待,被认为是奇怪的人,就被当成是不爱母亲的人。这未免也太荒诞了吧。
其实如果你仔细读过这本书,你就会感受到默尔索对母亲的爱。在一开始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为了赶上汽车去见妈妈,他心急,他奔跑,以及到了养老院,也没有什么心思去回复院长,只想快点看看母亲。还有当邻居的狗丢了以后,他又想起了他的妈妈。所以他对妈妈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只因为他对这种爱所展现的表达方式跟大多数世人不一样,就被人们所孤立,当成是不爱母亲的表现。当法官问他,爱不爱母亲的时候,他说“爱,跟所有人一样”,这时打字员甚至愣了一下,马上按了后退键,可能打字员已经把他认为的“不爱”打上去了吧。
默尔索讨厌撒谎,他也不爱多想,他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我怎么都行”。对一切社会规范都显得无动于衷、置身事外。他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拒绝掩饰自己的感受,于是社会立马就感受到了威胁,判定他就是是个局外人,他没有遵守这个社会的规则。
可到底谁才是局外人呢?对于这个社会来说,默尔索就是个局外人,但对于默尔索来说,或者说对于加缪来说,他所刻画这些遵循社会标准的认识才是局外人吧。
最后,关于默尔索扣栋的额外四枪并没有给出解释,我想,这四枪可能是对他那荒诞的人生,或者说被世俗所不理解的人生开的枪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