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要大量的浅思,还是少量的深思?

我们要大量的浅思,还是少量的深思?

作者: Novalis | 来源:发表于2017-03-03 16:22 被阅读0次

浅层的思考,重复多遍,也不可能有任何进益,同一个层次的东西,练习得再多,输出的始终只能是同样的结果,无变化、无修正。

而且,在同一个面上,聚集同类的、相似度很高的知识、练习等,不会产生更多的积极反应,同类的东西,互相复制,无法参考和比较,不能生发意外或者随机,铺的面再广,也只能算单调的重复,看似也是坚持了很久,努力了很多,若不深思,几乎不可能发现已经陷入“永恒的循环”,两个间隔了很长时间的时间点,出现的事情、得到的结果、个人的变化,一模一样。

所以,但凡碰到了某个让人费心思的知识,不如之前接触到的顺手,或者正在处理一件非常陌生的事情,心里很没底,我们会心慌,而认知能力精深的人呢,他们是心跳,因为这明摆着是在昭示:进入了一个陌生的新领域,踏上了一个新阶段。

对那些不安于千篇一律的人来说,这是挑战,是包含无限可能的机会,绞尽脑汁想找都未必找得到的,不期而遇碰到这样的机会,怎么可能放过,肯定是抓住不撒手,浑身振奋地投入其中。

在熟悉的环境和状态中,我们感到很安心、舒适、宁静,这种难得的精神处境有什么不好么?看情况。

假如是欣赏艺术作品,比如参加画展欣赏绘画,聆听旋律优美的曲子,得此舒适悠然的心境,自当珍惜,享受当下,“瞬间即永恒”,这是艺术鉴赏的规律,没得错,挺好的。

而如果是事关自身职业技能的训练、个人专业素质的修为,或者再具体一些,把一件事情完成的精彩程度,还是处在这种非常舒适的环境里,可就不是好事了。

因为人会过度放松,不够专注,思考和行事动作都带上之前的旧习和惯性,所思所行,再无细致的反省,更不会注意到某些地方可能极有问题。而具备了强力的元认知能力的人,在“比较麻烦”“不舒服”的状态中,能迅即发现这个地方不对,那个细节有偏差,在太过熟悉舒适的环境里,根本发现不了,我们已经“熟视无睹”,此时,大脑也在制造“幻觉,欺骗理智,而这又能归咎于谁呢?怪只怪我们的元认知能力还根本没有建立起来。

我们要大量的浅思,还是少量的深思?

相关文章

  • 我们要大量的浅思,还是少量的深思?

    浅层的思考,重复多遍,也不可能有任何进益,同一个层次的东西,练习得再多,输出的始终只能是同样的结果,无变化、无修正...

  • 结果

    贫穷,是大量努力制造少量结果。相反,富裕,是少量的努力制造大量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反思,我们是在制造大量结果还是...

  • 生活和儒学

    一, 青春飞逝,时光不老。 真诚长留,岁月静好。 二, 浅活深思。 有的人只会浅活,有的人不愿深思,有的人且活且思...

  • 很多人与事,只能哑口无言, 我们要浅喜欢,静静爱,深深思索,淡淡释怀。

  • 为熟练用户而设计

    只有三种产品会被生成出来——被大量用户大量使用、被大量用户少量使用和被少量用户大量使用的产品。 网上大部分关于设计...

  • 医生的修炼

    在不完美中探索行医的真相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医学之美在于思维之花的绽放,从不思到寻思,从浅思到深思,送顺思到...

  • 小议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来。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

  • 浅想深思

    我国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素质教育。实际再往前追溯可以从至圣先师孔子那儿发现素质教育的影子。孔子说“有教无类”。...

  • 浅吟深思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不可能与某个人在一起生活。 明知不可能,但总会遐想和他的幸福生活。 久而久之,便着了迷。 你会...

  • 荐书-CEO都要懂的丰田模式14项管理原则

    “我们公司的产品不像汽车那样需要大量生产,我们生产少量的、专业化的产品,我们应该如何应用丰田模式?” 或是:“我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要大量的浅思,还是少量的深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rr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