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根扁担走天下、周村十景、周村八大传说,更是那久传不衰眼镜发源地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
前二天,一篇《解密:江西余江区鸭塘周村神秘消失的民族》一文又让我有了冲动。是故事,是文化,是凝聚,是力量,是精神,我再也坐不住,一定要去鸭塘周家,这个有故事、有文化的村庄看看。或许能让自己久也不化的思想有些灵动,或许能从这些故事里感受到厚重的传承,或许能在这浓浓的乡情里看到未来乡村的美丽和振兴。
在文学爱好者周太泉先生的精心安排下,与同事前往。一路上脑子里有很多问题,自己在心里一遍遍的好好梳理梳理。我去周家村看什么、听什么、感受什么、领悟什么,周家村又会以什么样的前景带给我更深的思考,我要珍惜这难得的机会。这是作为文学爱好者的一种感想。另一种身份,我是中国自然资源报社的特约记者,我必须找到最有价值的新闻,发现新闻背后的故事,挖掘乡村建设中资源利用、资源保护、乡村规划、生态建设的特色做法,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积极作用,传播自然资源在服务乡村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增长中的经验。
周家村并不陌生,经常会从村中穿行,只是从未真正停下车来在村里走走。村子较大,豪华村宅不少,但也有很多普通破旧的瓦房。整个村坐落在黄土岗上,很不规范,无章可循,无序可言。印象最深的便是人坟共居,人在路边行,坟在身边过。无论是路边,房前屋后,还是边边角角,最入眼的便是那些杂乱埋葬的坟墓。若说墓葬文化,那是带着文化,有历史的东西,倒也会让人有些敬重,但周家绝对不在这个行列。
在村支书周唐生的带领下,我们一行跟随着在村里走走。走在路上,一眼便看到原来的坟已全部迁出,只剩下迁后的一些石块、余土。支书一路介绍,迁坟之初阻力很大,虽说人坟共居这么多年,大家有些习惯,说到底大家还是不想村里这么多坟,可问题是谁也不愿意迁自己家的祖坟。更何况老人家说过,挖祖坟是不好的事。加上周家大部分人是生意人,更信这个风水。这样一来,迁坟是何等的不容易。
借着殡葬改革的东风,村干部、理事会干部走门串户说破嘴,晓之以理动真情。同时,发动在外的乡贤,用他们的切身感受启发村民。懂理的村民慢慢的认识到,外村美丽乡村建设远远的把自己抛在后面。村里很多有钱人都不愿意回村,一些后生找不上姑娘,人家就是不愿意嫁到进门出门都是坟的村里,不说有不有什么,心里就是不舒服。为了村庄建设,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周家传承,他们痛下决心,一定要把坟迁出村庄,彻底改变人坟共居的局面。
2019年8月13日,周家人敬完祖先,开始真正打破旧的观念,把祖先请出村庄,将先人安放在村庄公墓,远离村庄,安息自在。经过20余天的忙碌,全村818座坟全部迁进公墓。这是多少年来周家人连想都不敢想的事,这次做了,做得彻底,还做得村民拍手称快。
这么一摊大事,不是吹吹牛就能办成的,不是喝杯酒就能解决的。看得出,是周家全体村民的理性、觉悟、团结、力量凝聚的一种精神,是周家悠久文化的鞭策,更是新时代发展成果让他们擦亮了眼睛。
迁出坟后,村内空出近30余亩的空地,整个村庄一下子便亮堂起来。
有了空地,乡村建设便逐渐打开了大门,周家也正式迈出乡村建设的步子。
宋兵初书记是个非常自信的人。他对周家乡村建设倾注了很大的精力。对未来周家如何建设,如何打造,如何突现文化传承有自己一整套的理念和设计,而他的这些思想已开始启动付诸实施。他说,周家的发展规划就是突出眼镜文化的渊源,融入侗民文化元素,依托周村十景和八大传说,将腾出的建设用地着力打造以产业文化、休闲观光为主的特色小村。未来的周家要成为学习教育继承眼镜人精神的基地,要成为眼镜产业快速发展的主阵地,要成为眼镜高精技术聚焦地。
宋兵初书记介绍,将腾出的空地用于村内绿化美化、村民休闲广场、儿童乐园及村民健身活动广场。今后还要按照村庄规划,调整格局,完善设施,满足需要,让村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他们更幸福的生活在周家。通过乡村建设和特色打造,要把资产变为资源,把资源变成乡村美丽、乡村振兴的真金白银。
我一个外村人,听到这些,看到这些,内心都为之振奋。周家,一个故事丰富的村庄,一个沉睡了这么久的村庄,终于醒了。
带着故事,周家会讲给更多的人听,也会有更多的人聚拢到周家来听。
初行周家,太多的感想,太多的留恋,太多的向往。我还会去周家,去看建设后美丽的周家,去听美妙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