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偏爱

作者: 秋色斑驳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03:01 被阅读17次

    简村里很多人有文字的偏爱,他们有梦。

    我的梦残了。我是这里的另类。

    小时候,不喜欢语文。我认识的语文就是抄写生字,就是背诵课文。上课就是默写,回答一些莫名其妙,不知所踪的问题。这让我很厌烦学习语文课。可是,这不影响我喜欢阅读。那时没有书读。有字的东西就让人看了又看。一张报纸看过了,再看,反复传看。读报纸,这在当时很神圣很高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报纸的,能够读到报纸的都是国家干部,这是身份的标志。印象最深刻的一本书是《欧阳海之歌》。这本书传到我的手里时,已经没有了书皮与底页,连带着少了前后几页。我缺头少尾地把这本书读了好多遍。这是我头前用作夜读的一本书。读几页,想着故事,然后睡觉,这就让自己的梦想变得丰富。后来读文学史,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欧阳山。他的女儿是一位语文教学名师,叫欧阳代娜。我有幸与之结识,先生与我有教诲。人生有时会为你埋下伏笔。

    我从小叛逆,不背课文。后来见到有人有童子功,很是羡慕,可是悔之晚矣。到中学开始喜欢诗歌,买过王力编写的诗词格律,没人教,自己啃,也就是知道个大概。就凭着这个大概还去胡诌几句格律诗。初三读鲁迅,觉得他不寻常。读不懂,越是不懂,反而越是有了兴趣。语文阅读有一点类似数学题。有一点难度这才吊起学习的胃口。自己去读鲁迅全集。散文还行,小说最好读。情节本身吸引人。最难读的是杂文。咂么半天,不知滋味。

    初中后我读的是中师。这时人生角色就被预订了。不出意外,我是老师,教小学。基于这个预判,我重新拾起来文学爱好,希望通过写作,走出一条人生道路来。那时的作家还没有贬值,课文里的作家自带光环。这个时候在学校里成立书友社,参加文学活动。开始阅读文学名著,自修课程。记得参加过电视台的文学大赛,去听作家协会的讲座,阅读《红楼梦》,迷恋曹雪芹不行不行的,开始知道有个红学会。读了很多红学专著,然后在班里开红学研究讲座。

    八五年我工作了。在一所农村学校当了一个老师。业余参加了天津作家协会举办的作家班学习。开始写作。与大港文联有了联系,那时有一份刊物叫《大港文艺》,我是它的作者。因为文学爱好,还参加文联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的报告文学大赛,为乡镇企业家摇旗呐喊,也有报告文学获奖。这一脚也算踩进作家圈子里了。

    后来我的人生偏离了文学轨道。教语文,遇到名师关注,他特别提拔到中心组悉心教导,还要求上课、写论文。我被他导入了另外一个轨道。我的名字后来被大家了解,在行业内有了专业成长,都有赖于这位伯乐的赏识与栽培。文学的爱好到底还是帮助了我。我指导学生写作文,搞作文育心实验,坚持日日写作。这个实验后来取得良好效果。学生投稿给到《学习创造报》。该报是关工委的报纸。主编是天津日报早期地下党时办报的老报人贺照先生。他特别垂青与抬爱,邀我讨论学生作文问题。他培养了一批作家,又引荐我为作协举办的小作家班授课。这时我是脚踩两只船,没有舍掉文学爱好。

    现在还写一点随笔,算是这个爱好的滥觞。自从建立博客,写了十年随笔,累计两千多篇文章。这些都不是文学的路数,我现在与当作家已经隔膜了。后来也应邀为作家著作做推介文。这也算是在超然境地,做冷眼观。

    我这一辈子早就断了文学梦,现在写作只是诉说,属于私说,说给自己听。

    我也发现自己在简村是另类。大家都火热的,有文学的爱好,也有表达的冲动,自然很多人以为写作是出路,他们有梦想。之于这个人群,我充满敬意和热爱,而不以为这是一条道路。或许有人走现代传媒这条路,以为这是一条路,以文字包装和炒作,让自己红起来。红起来有热度,这就可以吸引投资人关注,从而形成商机。这是我不熟悉的一条路。或许有这么一条路。

    单就文学而言,别说现在,文学已经死了,就是我练习写作的当初,作家还炙手可热时,这个差事也是费笔墨,耗精力,而少经济回报的。很多严肃作家的生存,都成为问题。而今这个社会文学遇冷,作家写作都开始娱乐化了。在大众媒体时代,这个特点更加突出。所以,一肚子想法,还有文学梦的朋友,我还是要告诉你,我的梦残了,做一个实在的事,业余有文字的偏爱,有写作的爱好,这还不算坏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字的偏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twv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