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午在做冥想时,听着窗外枝叶间叽叽喳喳的鸟鸣,楼下不远处茶馆里哗啦哗啦的麻将声,街道上偶尔呼啸而过的车轮声,心不能跟着我的意念走。
大脑里却突然想起了周国平老师的一句话:在灵魂与灵魂之间必定也有一种亲缘关系,这种亲缘关系超越了种族和文化的差异,超越于生死,当你和同类灵魂相遇时,你的精神本能会立刻把它认出。
“周老师写作交流群”难道不是一个大家庭吗?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文学爱好者或者修行者,在简书的茫茫人海中跋涉,就像迷路的孩子,独自漂泊和追寻。周老师发现了我们,找到了我们,把我们领进了这个家。虽然大家从未谋面,甚至不知道对方的真姓大名,可是通过阅读文章和互动聊天,早已是心意相通的好友了。
我突发奇想,想给群里比较活跃,互动比较多的文友们写些什么,表达相识一场的情谊,以及相互鼓励、支持、共同成长的快乐。
在周老师写作交流群里,除了周老师,陶语算是最活跃的了。她给人的感觉是活泼、开朗、热情洋溢,经常为文友点评文章,指出文章中的瑕疵和错误。思想活跃、对问题有独到见解,而且行动很快。周老师提倡捐旧衣服、送书、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每次她总能积极响应。
那天,她看了我的《【道德经】读书笔记(8)》后,在评论区留言:“很棒的分享! 有点小建议:将摘抄的笔记和个人的感悟分清,以免读者混淆。另外,最好提示一下这本书是什么版本,如果有读者感兴趣会去买来读这本书。”
我回复道:“我还没有买书,只是看‘道德经共学群’里分享的原文,然后坚持读诵。(这个课程是文友宁静致远分享给我的,我只能免费看三集郭继承老师讲解的视频。)”
她又回复:“我送给你一套雪漠老师的《老子的心事》如何?”
我听后欣喜如狂,这正是我喜欢的书。我曾经她听说过,她有一套。可是,她却说她经常送书,要买一套送给我。因为,她家里那套是朋友送的,书上有雪漠老师的亲笔签名,是用来珍藏的。我怎么可以让一个未曾谋面,交情不深的人花钱买书送我呢?当然不能接受。
她要我把地址发给她,我们就加了微信。我首先感谢她想要买书送我的心意,但是不能接受。她真诚地说:“没关系,你不要有心里负担,就当我是在法布施。”她作为修行人在舍,我作为修行人又怎么能贪呢?我建议说:“这样行吗?你把有签名的书借我看三个月,我再送还给你。”她很爽快地答应道:“也行,有什么舍不得呢?”我知道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书在心目中是何等珍贵,更何况是一本朋友送的,有作者签名的珍藏版。我微笑着保证:“我会很爱惜的。”
我们快乐的聊着天,聊到了彼此的性格,聊到了孩子,她儿子和我儿子竟然同年,而且都在武汉读书,不知这是不是一种缘分。她的儿子准备考研,我的儿子准备去参军。我笑着说:“我儿子不是学霸”。她也笑着说:“我儿子也不是学霸”。但我们都是懂得欣赏孩子的妈妈,她欣赏孩子的思想独立、经济也能独立。我欣赏孩子有思想、肯吃苦、选定了目标敢去拼。我们都为孩子们感到骄傲,并尊重他们的选择,毕竟孩子的人生必须他们自己走。
她说:“恩施民俗文化深厚,自然景观独特。如果方便过来,安排好了就过来。周末或者小长假都可以。我陪你逛逛恩施几个必玩的地方。”对于她的热情邀请,我很感激、很动心。如果能安排好时间,我真的非常期盼去,既可以旅游又可以会友,何乐而不为呢?
她第二天在给我寄书前,发现书有些破损,还特意去买了包书皮,包好后才寄出来。
感谢的话就不多言。我只能用心读书,写好感悟,才不负她一片深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