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电话里针对豆豆16的一篇小文,我一字一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这两个词意思重复,这句话是病句,这段话跟主题无关,开头和结尾没有关系等等。
不仅如此,我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我的说法是: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写……辛辣中我的语气尽量让人听起来委婉些。
不能光批评,而要给对方一个解决的方法——这是我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技法,我们称之为“代替法”。尤其对待服务的智障者,制止一种行为,要告诉他为什么,给他另一个建议,让他尝试另一种选择或者做法。
读文亦是如此。
一篇文章能否吸引读者读下去,我们每一个哈姆雷特式的读者都有自己的标准。有的人写得让你挑不出一点毛病,但是内容不是自己喜欢的;有的人写得乱七八糟,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你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什么。我属于后者。
我刚开始写的文章,用几位简友的话就是:乱七八糟。可问题是,作者我本人,并没有感觉到自己写得乱,更不知道乱在哪里。这又出现了另一个问题:一个写得乱的人在阅读他人文章的时候,有没有判断文章好与否的能力?它好在哪?又不好在哪?如果需要修改你认为应该怎么改?等等这样的问题。
所以,读文也需要能力。
最近听到不少夸我文章的声音:日本新干线速度般的成长,描写人物的天花板,简单直白的语言透着真诚,悟性高等等。
说实话,我非常高兴,比抢到红包还高兴。高兴是表象,内心深处多的几分自信,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而我的进步来自哪里?我不得不说,我的进步来自于读者——公正的读者。
为什么说是公正的读者呢?
记得十几年前,村上春树在评价自己作品的第一读者陽子夫人的时候用了一个词:fair。
村上说:
我们夫妻在一起生活了几十年,彼此当然很了解。她的批评极其准确、公正。这对我来说是幸运的。当然因为是夫妻,她基本上是站在我这一边的,但是作为读者,她始终是中立的、自立的。我用“fair”——公正这个词来形容她。她的评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她的意见辛辣无比,以至于我非常不舒服。但是作为读者,她的评判性的意见又是公正的。
公正的读者,这种说法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们当然不是村上春树,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写作路上没有遇到过像“陽子夫人”一样的读者。抛去文字背后每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冲突,我很庆幸自己是一个受益者,我接受了他人对我文章本身提出的所有宝贵意见。同时,我还有我行我素的韧劲。因为,我知道我不可能一下子进步那么快,我需要慢慢地成长,成长路上有时候需要装聋作哑,也可以解释为顿感力。
也就是说,写文、读文都是在做人。
再回到开头说的豆豆身上,这个家伙果然跟我有遗传基因,也很容易写“乱”。但是她进步很大,更有足够的空间进步。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做她的公正的读者。只是有时候,她乱到我也不知道乱到哪里去了。这个时候,我就会说:我也不知道哪儿不对,也不知道怎么改,反正不对劲……
所以,实际上我们两个人,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没啥区别。不过,没关系,这丝毫不耽误我们活着。因为我们那90多岁的老妈,即使一个字不识也照样过得滋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