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四章中,我们介绍了如何通过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本章,我们将探讨如何倾听他人,了解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并给予反馈。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然而,用全身心倾听他人并不容易。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
下面这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 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 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 努力了。
回忆:这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 晚……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我们常常认为,在亲友感到痛苦时,我们应该想办法使他们好受一点。然而,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无法充分体会他们的状况。如果我们只关心别人说了什么,并考虑他的情况符合哪种理论,我们是在诊断人——我们并没有倾听他们。分析妨碍了倾听。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
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先生:和你说话有什么用?你从不好 好听。
太太:你生我的气吗?
改变——试图体会先生的需要
太太:你感到不高兴,是因为你觉得 我不理解你?
改变——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我们还会发现,他不高兴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太太:你不高兴是因为你需要得到理解?
明白——把注意力放在了先生现在需要什么,而不是太太做错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