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听了线上线下的各种高中物理教学讲座、课程很多,特别是今年全国实施新高考以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网上的课程培训,也请专家来现场讲座。
所讲的内容大致分为三方面,一是关于考试大纲、课程改革与课程标准的专家解读,比如这一次的新高考,不但采取3+3的不同形式,而且突出学科素养的概念,就物理的核心素养而言,提出四个层面的内容,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每个层面的内容又有其内涵与要求;二是关于历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分析与高三复习的策略、方法建议,其中特别强调学生建模的训练;三是面对一线教学根据具体教学案例提出有理论高度的教学理念与实施建议,比如强调实验的地位,概念的教学、情景的创设、问题的有效性等等。
应该说只要认真听,都会有甚至醍醐灌顶的启发,不管在理论高度上,还是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上。现在的问题是,听了那么多道理,我们有提高多少,对于我,提高是不够的,原因是只关心当时的启发,过后没有好好的提炼总结,并在教学中长期的坚持使用。这也是我们与名师形成差距的重要原因。
回头再看所听的各种讲座,从源头上分析与思考专家厉害之处的原因、我们所存在的差距、以及如何缩小这个差距,并最终往名师的方向迈进,恐怕是得好好想想的。
我琢磨专家是如何成为专家的,一是他们系统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拥有扎实的专业素养,这使得他们在教学上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能将知识讲通讲透,且游刃有余。二是他们真的是十年如一日的在一线认真地教学,钻研式的教学,不断的反思、总结,精益求精,这使得他们积累了丰富的有效的教学经验。三是他们在教学中,在做题时,总是善于总结,善于提炼方法,形成模型,而不仅仅是为了做题,得出正确的答案。四是他们关注每次的教育教学改革,始终与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等等。
一言以蔽之,他们是一批具有教育理想,具有教育情怀的人,表现在他们不但钻研本学科的教育教学,而且学习教育法、心理学等知识,以促进学生如何更好的学习。更本质的说,他们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是理想家与实践家的结合。
那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一是不在于我们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而在于对知识的系统把握,有人说,所谓创新是一种组织的很好的知识的系统,如关于力学的系统知识、电学的系统知识、热学的系统知识等及其他们内在的联系。二是不在于我们是否刷更多的题目,当然刷题是必要的,而更在于通过习题的提炼,形成模型,总结方法。三是更在于他们长期每节课的用心准备,课后的反思与总结。等等。
这就是我们与名师的差距,这不是秘密,应该说是谁都知道的事情。所以谁都知道如何缩小差距,那就好好学习系统知识啊!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啊! 那就好好多做题,提炼模型与方法啊!那就用心的备课、上好每节课,反思好每节课啊!那就好好研究课程标准,使教学有方向的指导啊!那就好好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思考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啊!
我们都可以想到,如果以正确的方法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成功只是时间上的累积问题,成功是必然的,当然这里的成功是指成为一位名师。
既然很多人都知道如何做才能成为名师,而事实上名师为什么是凤毛棱角呢?这里关乎更大更本质的问题,是人生选择的问题,是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问题,而这是与成长环境与人格等因素息息相关的问题,又是难于改变的问题,这也是处在尖子塔上的人之所以那么少的原因吧!
而我就是认为我的优势不在教学,特别是物理教学,这不就是一种思维的禁锢吗?我还很贪婪,对于喜欢的东西都想学,所以没有专攻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没有成为名师是必然的结果。当然,我知道了差距,也知道了如何缩小差距,我就会在我能把握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即便时间很长,也非常愿意!
最后,回到我们的题目,我们听讲座到底应该听些什么?当然是学习,那么学习什么并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呢?那就是学习自己没有的好的东西呀!那么就要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知道如何缩小差距!所以学习后,更重要的是改变不好的方式,践行好的方式,这才是真的学习,不然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分成两截了”。
所以,听讲座,是为了主动接受刺激,更重要的是践行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