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刻意训练

作者: 般若虚空 | 来源:发表于2015-12-08 09:37 被阅读90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对于客观世界的因果律,我一直深信不疑。

    就像我的第三篇文章《人生没有捷径》里提到的1W小时定律说的其实也是一种前因后果。你想称为某方面的专家,你就必须得为此付出努力。

    不过现实中,有许多工作超10年以上,按8乘以220乘以10来算,早就超过了1W小时的员工,但这些人却并没有成为专家级的人物。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这1W小时理论不会是骗人的。

    在知乎上搜到一片讲1W小时理论的问答,我认为田吉顺的答案很精彩,很好的解释了上面的疑问。

    1W小时理论的出处:

    来自K. Anders Ericsson的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译为《有目的的训练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即为刻意训练。

    为什么叫刻意训练?

    它是为了体现和另外两种活动的差别。Play和work

    play是没有明确目的的,如果你仅仅是玩了10000小时,你是没法达到专家水平的

    work的特点是有一定的重复性劳动,但是它是奖赏驱动的,如果安于现状现状,那么可能失去了突破到更高水平的动力,因此,许多人工作很超10年,仍然无法成为领域专家。

    关于刻意训练:

    刻意训练目的就是让你成为某领域的顶尖专家

    刻意训练是枯燥,痛苦的,需要极强的忍耐力

    刻意训练迫使你一直处于认知阶段,迫使你不停关注训练效果,无法进入无意识阶段

    专家的特点:

    超强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关于决策:

    有心理学家认为,决策时有两个系统,一个是经验系统,一个是分析系统。

    经验系统可自主运作,占用精力少,但容易出错;

    分析系统需要对信息做处理,理性分析,占用较多精力。

    经验系统不断为分析系统提供建议:印象,直觉,意愿及态度。

    人都习惯于使用经验系统,因为它消耗的能量少,减轻了人的认知负担。

    刻意训练实际上就是训练人的经验系统,通过刻意训练,可以让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行动。在相应的领域,不用完全集中精力,就能从事更高水平的思考。

    除了认知方面的训练,还有常见的行动上的训练

    刻意训练包括一些重复性的训练,但是又不仅仅如此。

    刻意训练和普通重复性训练的差别在于及时的反馈

    在老师(专家)的指导下能够迅速的纠正错误的认知及行为,这样才能更快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五篇——刻意训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ee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