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马不停蹄好不容易完成了一万五签字的学习笔记,最近各项培训任务又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出炉:一年一度的公需课要求交费并培训;区上发来通知,要求所有教师参加暑期研修;而所在的名师工作室也同时通知这一周要参加课改中国行暑期公益培训,还要完成培训感悟专题小结等;参加的课题组还需要准备一节教学设计……说实话,都不知道先完成哪个了,只好继续发挥“虱子多了不咬,帐多了不愁”的老赖精神,慢慢来吧,把不着急的放到后面。
2022新版语文课标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学习任务群”的提出,让人不禁一头雾水:学习任务群到底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和以前的教学相比有哪些优点?教学中如何实施……
虽然已把课标读过几遍,内心依然比较茫然,想来这也是大部分一线教师的困惑,还好,课改中国行2022年暑期公益云端研修的相关内容如及时雨般新鲜出炉。7月底,利用近一周的时间,我陆续聆听了《聚焦2022年版课标,解码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相关讲座,小语界各个教学大咖分别就语言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阅读与表达、跨学科学习及整本书阅读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相关任务群解读与实施建议,各种疑惑逐渐解开。现将相关内容及想法记录如下,后期梳理。
知名专家吴忠豪在第一天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解读与实施建议》讲座中说到,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静态知识的认知,包括知识是什么,是怎么来的,有何价值。认识第一,认识为先,认识为重;不重视知识的运用。”而“任务群学习强调的是完成任务的实践中学习,关注运用,实践第一,以用为先,以用为重,在运用逐步领会知识。”学习任务群不是简单的生活学习,它以生活逻辑切入,通过实践先学会用,然后再付之以梳理与总结,是更加有效的学习逻辑。学习任务群为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打开了思路。
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如1.低年级识字为重点。学生识字不多、读写刚刚起步,任务群学习到底如何选择,思辨性、跨学科等任务群如何设计?2.没有配套的语文教学,学习任务群如何与统编语文教材结合?3.六个任务群的内涵与外延如何界定,如何分工合作,对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内在的逻辑联系?这也是大部分老师的疑惑之处。
吴老师告诉我们,我们要以积极姿态应对挑战,在当下新课标出台但缺乏配套教材的背景下,语文教师不可被动等待。而是应该利用统编教材,对标新课标的精神,总结梳理以往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尝试进行学习任务群教学。为教材编写提供新的经验、新的资源、新的思路。
另外,吴教授还提到语文学习要尊重儿童的母语学习规律。心理学研究认为,语文学习的对象是母语,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直接教学规则性的语文知识,而是通过听说读写实践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运用语言的实践习得(内隐学习)语言规则。至于大量说不清道不明的语言知识(默会知识),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
无论哪一种学习任务群,其实施过程都必须承担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词语句子,丰富学生语言经验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发展的基本任务。无论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还是整本书阅读甚至跨学科学习,无一例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