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一·二三】
余尝求陈望之先生诗而不得,《诗话》中所载甚少。近日王梦楼从楚中归,诵其《月夜登黄鹤楼》云:“丹楼天外峙,皓月空中行。银涛与玉魄,相进出光明。树暗汉阳渡,云低鄂渚城。不知何处笛,解作落梅声。”《泛舟登伯牙台》云:“伯牙台畔晓莺飞,梅子山前绿渐肥。舟共凫鹭聊泛泛,柳遮楼阁似依依。人琴千古知谁在?江汉残春照鬓稀。我欲临风弹一曲,落红成阵乱斜晖。”
陈望之,即陈淮,(1731年—1810年),字望之,号药洲。商丘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拔贡,捐赀为员外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任浙江按察使时,因为陈辉祖案牵连被革职抄家。乾隆五十年(1785年)赦免复起。官至江西巡抚。嘉庆元年(1796年)因为贪污被革职。嘉庆十五年(1810年)卒。
王文治,(1730年—1802年),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人。工书法,以风韵胜。有《梦楼诗集》、《快雨堂题跋》,清代书法家、诗人。
伯牙台,即古琴台,又名俞伯牙台,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清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龟山西脚下的月湖之滨,东对龟山、北临月湖,是中国音乐文化古迹,与黄鹤楼、晴川阁并称武汉三大名胜,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据《吕氏春秋》、《列子》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于该处偶遇钟子期,弹奏一曲《高山流水》,伯牙视子期为知音,并相约一年后重临此地。不料,一年后伯牙依约回来,却得知子期已经病故,伯牙悲痛之余,从此不复鼓琴,史称伯牙绝弦。古琴台建筑群占地约15亩,除殿堂主建筑外,还有庭院、林园、花坛、茶室等,布局精巧、层次分明。殿堂前有琴台,为汉白玉筑成的方形石台,约20平方米,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