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EPR时代的危机公关社会热点
涉事民警不构成玩忽职守罪,于欢案刷屏背后的传播路径和逻辑

涉事民警不构成玩忽职守罪,于欢案刷屏背后的传播路径和逻辑

作者: 佐强 | 来源:发表于2017-05-28 00:02 被阅读144次

佐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时隔两个月后,山东于欢案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今天(5月27日)上午,此案二审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公布调查结果:于欢案处警干警朱秀明等人行为不构成玩忽职守罪,决定对其不予刑事立案。

◥于欢再次出庭受审

现年23岁的于欢再次出现在法庭上,这是他自去年4月中旬被控制后的首次曝光。此前媒体发布的于欢照片均为面目模糊的旧照。

1、滔天民意倒逼官媒发声

于欢案刚刷屏的那几天,佐强曾写过一篇文章《于欢弑辱母者案终极警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驳斥某五毛党公众号。该公众号发文称于欢案现象级刷屏的关键,在于官办媒体的不回避、积极发声。

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其实这是一起典型的传统媒体曝光、网络媒体引爆、自媒体受众倒逼公权力机构的舆情案。

佐强梳理了该事件的传播路径发现,其实是滔天民意之下,南方周末首发的报道得到现象级的转发、评论后,最终引发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官媒、以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代表公权力机构的发声表态。

◥于欢案舆情发酵路径图

由此可见,官媒和公权力机构的“及时回应”,其实是滔滔民意倒逼的结果。

因为早在人民日报发声之前,除了@济南公安 站出来为聊城挡刀外,其他发声的均为个人。

◥济南公安局不愧是带头大哥成功为聊城挡刀

据舆情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最高检公开回应时,于欢案所获得的关注度已达6亿人次,其中仅网易新闻频道的跟帖就近200万条了。

◥3月25日晚(左)和3月28日网易的跟帖数

从南方周末3月23日凌晨首发报道至人民日报官方微博首度回应,前后相隔近72小时。因此,何来官媒和公权力机构“积极回应”呢?!

2、人人自危实现病毒传播

其实,客观、冷静地看于欢案,确实不可能像南周记者写的那么简单,记者因为行文逻辑的需要,刻意屏蔽某些信息可以理解。而且网友们愤怒的不是高利贷的高息,不是法院的顶格判决,而是当地警方的不作为和死者杜志浩的极端行为。

舆情监测机构分析网友的跟帖

舆情监测机构分析了网易新闻转载后网友239万条跟帖后,发现高频词的前三甲分别为“警察”、“法律”和“法官”。4月初,聊城市宣传部也证实警方处警不力,当事警察也因此被立案调查,但今天宣布当事警察处警确实不够规范,但不予刑事立案。

◥南方周末报纸(右)和公众号及王瑞锋个人公众号的描述

尽管南方周末报纸和公众号上对杜志浩的极端行为有不同的描述,但“掏出下体,往苏银霞脸上蹭”这个细节描写还是见诸网络。而当事记者王瑞锋的个人微信公众号上也是写“掏出下体,往苏银霞脸上蹭”

正是因为这段描述和警方的不作为,点燃了网友们的怒火。

我想如果不是这六亿人次的呼声和群情激愤,山东于欢案也有可能像厦门陈水总案一样:年轻的于欢一生被困牢中,其家人屡屡上访无果后或制造出危害公众的极端事件。

◥人人自危可激发传播链条的自发形成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警告世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确实如此,即便是身在一线城市的中产阶级,面对涉黑的亡命之徒和不作为的国家机器,也只能如盛世下的蝼蚁。

所以在面对极端事件和事关自己未来生存权利、尊严的舆情时,人人自危,每一个网友都成为传播链条上的一个点,助推了事件和民意的“病毒式”传播。因为他们相信,今天你不站出来,明天就没有人会为你站出来

◥人民日报官微在官媒中首个发声回应于欢案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舆情处理中山东各级公检法系统并未像以前一样禁言、删稿,而是不回避,正面回应。这也是EPR时代官媒和公权力机构与时俱进的表现之一。

今天的二审法庭将择日宣判,对于欢而言,这或许是一个转机。但不管结果如何,此案引发了舆论高度关注,也得到了公权力机构的积极回应,就是中国司法和舆论监督的进步。

我们有理由相信,正义它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相关文章

  • 涉事民警不构成玩忽职守罪,于欢案刷屏背后的传播路径和逻辑

    佐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时隔两个月后,山东于欢案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今天(5月27日)上午,此案二审在山东省...

  • 读晨记170527

    @.读报|山东检方:辱母案民警不构成玩忽职守罪 北斗卫星今年开始全球组网 柯洁怼记者:中国人就用中文提问 英国提升...

  • 企业失火,公务员会因监管不到位,构成玩忽职守罪?

    企业失火,公务员会因监管不到位,构成玩忽职守罪? 检察院指控: 2010年5月7日,韩某某设立了“兰考县三和泡沫厂...

  • 于欢案

    2017.03我很关注于欢案。 黑社会凌辱母亲,包括殴打,辱骂,过分的是用男性生殖器抽打母亲脸部,儿子是被殴打后反...

  • “于欢”案

    这个周末是被“于欢”案刷屏了,大致看了大家的讨论,舆论像以前一样,两极格局。暂且就划分成“道德派”和“法律派”吧。...

  • 于欢案

    "中国知识分子既无独立的地位,更无独立的人格,真是最深刻的悲哀。" 朋友圈,变成了新闻圈。 圈内的法官转发的内容和...

  • 刺杀辱母案,什么是真相?他的父亲去了何方?

    近日,当“刺死辱母者案”当事人于欢被刷屏时,我们都很愤怒,而我反思之后悄悄去寻找了真相。那么什么是真相? 我不希望...

  • 「正当防卫」有多难?究竟什么才是「正当防卫」

    导读:「昆山砍人反杀案(以下简称反杀案)」一时在网上引起热议,矛盾的焦点在于涉事人员的反杀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

  • 罪犯自杀 民警买单

    原创‖阿良写文章 一个罪犯的成功自杀,会让一个监狱人民警察,骤然间一身警服换囚服,罪名要么是渎职罪,要么是玩忽职守...

  • 关于妨害公务

    犯罪嫌疑人在被公安机关抓捕过程中挣扎反抗造成民警轻微伤,是否构成妨害公务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涉事民警不构成玩忽职守罪,于欢案刷屏背后的传播路径和逻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jc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