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巢湖文海原创文字集想法
柳下惠的正直给我的启发

柳下惠的正直给我的启发

作者: 王三石杂谈 | 来源:发表于2023-03-15 00:14 被阅读0次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柳下惠是鲁国的大夫,同时也是公族,也就是出于王室。柳下惠这个人以正直而闻名。

    有一次齐国想要鲁国的鼎,这个鼎是齐国的国宝,当然是不能给的,但是由于齐国更强大,所以鲁国也不敢不给,就想了一个办法,做一个假的鼎给齐国。

    齐国人担心鲁国做假鼎,他们想了一个办法,说:“我不相信你们的人,除非柳下惠来验这个鼎,并且告诉我们是真的,我们就相信。”

    鲁国国君就找到了柳下惠,让他说鼎是真的。柳下惠不同意,他说:“正直是我看书的珍宝,鼎是国家的珍宝,但是我也不能失去了诚信,失去了正直,用我自己的珍宝,去换国家的珍宝,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柳下惠的正直和诚信,他的正直不光在鲁国是闻名的,在其他的诸侯国也是闻名的,齐国宁愿相信柳下惠这一个人,而不相信鲁国的其他人,乃至于整个国家,我们就可以知道,柳下惠的正直到了什么程度。

    (我认为这就是做自己,通过这个故事我想通了很多事,也知道自己今后该如何去做,画面特别清晰,可喜可贺)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柳下是他的封地,惠是谥号。通过惠这个谥号,我们就可以知道柳下惠帮助过很多人,是为民请命的,所以才有了惠这个谥号。士师是一个官名,主管刑罚的。三黜是量词多次的意思。据历史记载,柳下惠四次被罢免。罢免是因为他的正直,罢免之后又开始启用,是因为他的能力和才华,因为他适合坐在那个位置上,坐在哪个位置上是能够解决问题的,但是又由于他的正直,经常受人排挤,所以四次又被罢免。

    这个时候有人劝柳下惠,人曰:子未可以去乎?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既然你在这个地方总被罢免,不能被更好地任用,为什么不离开鲁国去其他的国家以谋求发展呢?

    以柳下惠的正直之名,他在其他的诸侯国,大家都是认同他的,敬佩他的,所以有人建议可以去其他的国家为政,去做一点事情,何必非要留在这里呢?

    柳下惠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如果我用直道去事人,去侍奉君主,我到哪里,又不会被多次罢免呢?

    柳下惠清楚的认识到,因为我是以直道事人,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候,还有多少人在坚守正直呢?坚守自己心中的道呢?如果我用正直的道去任何一个地方侍奉君主,最后的结果都是多次罢免,我离开鲁国还有什么意义呢?

    (看到这儿,我也打消了调换工作的想法,走到哪里都一样,我更坚定了自己心中的那份道,坚定了继续坚守那份道的决心)。

    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如果我不是是用直道而事人,既然去哪里都是一样的,我又何必离开鲁国,何必离开我的父母之邦。

    柳下惠是王室,我们看到他对鲁国有深深的热爱和情感在其中(我也看到自己对工作了20多年的企业的情感)。既然我是用直道而事人,其实在哪里并没有什么区别。

    那我们从这件事情当中,再延伸到生活当中,我们来体会一下。

    圣贤、仁德之人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是如何处理的?如何坚守自己心中的正道。

    比如微子、箕子和比干。在面对商纣王无道之时,每个人都劝谏并且以自己的方式,坚守自己心中的正道。

    微子选择离去,保存了王室的血脉;箕子选择装疯,被贬被囚禁,以保存自己心中的道;比干选择被剖心,以保存自己心中的正道;柳下惠依然如此,他用自己的正直,去坚守自己的道,无论你让我坐在那个位置上,还是被罢免,都是一样的,从不更改。

    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气节,坚守正道的这份心念,你让我坐在那个位置上,我也没有什么可喜悦的,被罢免以后我也没有什么忧虑的。

    后来,柳下惠不能做官,就开始教书育人,年百而终。

    柳下惠是一个正直的人,贤德的人、有能力的人,是一个坐怀不乱的人。

    这里再来延伸一个道理,当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利益去做事情,比如为了夺权、为了争位,这个时候少数坚守正道,坚守道德的人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同时也更加的艰难,处处会受人排挤。

    我们现在的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如果多数人都在追求利益,而少数人还在追求道德,那一定会受排挤,你走的路也将会更加艰难。

    我们再缩小范围,在一个企业当中,也是一样的。如果多数人都是不作为的,多数人都是不懂得担当的,都是为了利益去做事情的,少数的人有担当的人,讲道德的人反而是受到排挤和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这个时候我们要记住一句话:智 仁 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一个人要有智慧,要懂得变通,同时要做一个仁者,要有仁爱之心,并且不能缺乏一个勇字,一个勇敢的人,才敢于去面对这些事情,敢于坚守自己的正道。

    我们看孔夫子的一生,以道事君,以德行著称的闵子骞、冉雍都是以道事君,都是在坚守自己的德,而坚守这个德,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包括我们说的微子、箕子、比干和柳下惠,这些人不光是仁德,而且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对在的这些压力,面对别人的排挤,可以勇敢地去坚守,自己心中的正道。

    我们再来延伸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这里讲了一个道理,如果是以直道事人,侍奉君主,去到哪里又有什么区别呢?如果是枉道而事君,我又何必离开鲁国,在这里不是一样的吗?

    我们看这其中的道理,也就是说我们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去到哪里并没有区别。

    我们延伸到自己的人生当中来,如果我们自己是一个智慧的人,到哪里都可以呈现自己的智慧。如果自己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在哪里都可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让自己变强才是王道)

    我们在生活当中可能恰恰相反,我们总是会抱怨很多事情,比如抱怨现在这个公司没有给我机会,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在这里就有机会去发展,有的人说我现在感情不顺利,是因为对方不懂得珍惜,是因为对方不够好,如果我们是懂得经营感情的,现在就可以把他经营好。

    如果我们自己是不懂得经营感情的,即使换一个爱人又能怎么呢?我们真的可以经营好那段感情吗?

    所以我们要懂得从自身找原因,就像柳下惠一样,因为我现在这种正直的品格,去到哪里其实并没有区别,一定也会得罪很多人,遭受排挤而多次被罢免。换一个地方并没有什么意义,除非我改变自己的性格,但是仁人志士,又不愿意改变自己坚守的正道,以道而事君,不可则止。这是心中的信念,无法改变,既然不让我做官,那我就教书育人可以了。

    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改变自己,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之所在。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再来延伸第三点,和君子和小人,所要谈的内容不一样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你和一个君子去交流,去沟通,你要懂得去谈义,因为君子所考虑的事情,是合不合适。如果做的事情是合适的,合于道德的,那我自然就会去做,而和不懂得修身的,我们要去谈利,微子、箕子、比干、柳下惠都是一样的。

    他们去衡量做不做一件事情,只是看合不合于义,这个事情有是否合适,如果他是不合适的,我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一切都可以放弃,就为了一个义字。如果这些人是为利的,他自然就不会有这样的选择。要懂得去看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君子我们去谈义。如果一个人不是君子不是仁人志士,我们就和他们谈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柳下惠的正直给我的启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lk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