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隐山怀古

作者: 山民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09:51 被阅读50次

    吏隐山怀古

    钭革非

    2018年冬至前夕,我从沪回缙云探母,期间与四十多年前初中在城同班同学首次相聚,席间有学友喻吾为当代清官,是对吾的勉励。冬至日,无意中从百度地图上看“吏隐山”三字,就近在家边。于是临时起意爬上吏隐山,古迹依稀可见。西边是缙云古城,南方是穿城而过的好溪,东边即我母亲家南塘庵。

    明薛应旗《缙云诸山志》说“吏隐山在县东北五十步,一名洼尊山,唐县令李阳冰秩满尝游于此,筑忘归台,石壁间刻‘吏隐山’三字,阳冰所书也”,又说“李阳冰在吏隐山凿崖为洼尊而饮之,其迹尚存,作刻于石”,又说“吏隐山颠有忘归台李阳冰撰铭并篆。”据此史隐山应有三处李阳冰的篆刻,即“吏隐山”、“洼尊铭”、“忘归台铭”。吏隐山即原缙云中学东侧小山,是李阳冰任满未接新职期间的暂居地,故名。李阳冰《忘归台铭》:“叠嶂回抱,中心翠微。隔山见川,沟塍如棋。环溪石林,春迷四时,曲成吏隐,可以忘归。”

    李阳冰生不逢时,官袭天宝初。于开元二十九年(741)20岁参加吏部铨考,以字、文并妙进仕途。在京侯命一年,天宝二年先被虚黜京城,官江宁宰。天宝四年(745年)又从江宁宰秩满(实未满)被撤职贬缙云尉。翌年五月风云变幻,以字阳冰隐居于吏隐山。李白诗:“虽为江宁宰,好与山公群。”阳冰自己称:“曲成吏隐”。怕受牵拘,为保活命,将二子送人,家破人散。立有遗书:“公以好奇高蹈之轨,投缙云之墟,没仙都之域。又及其子若孙可与牵拘,足訾道哉。昔所生斯、没斯、庆斯、哭斯者,公其有以自慰也夫!”

    肃宗帝李享登基的第三年,即乾元元年,时来运转,擢为缙云令一届三年,计在缙14年,后迁当涂宰。李白来到府上,阳冰依之,临当挂冠,盛加礼遇,精心呵护,临终前枕边接简,为李白诗编次作序,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李白是肃宗帝为太子时的政敌,而被撤去当涂令,重返缙云隐居十二年。共在缙云二十六年,占进仕途后的三分之二。后于大历十年西上献书,深受代宗帝的赏识,奉昭进京,历任京兆府法曹、国子监丞、集贤院学士、将作少监,逝于任上,终年64岁。

    从吏隐山南坡拾级而下,路过东门李氏古巷,瞻仰李棠等东门诸李历史名人故居。

    据东门李氏宗谱记载,东门李氏始祖为李宗才,唐代迁居永嘉县。始迁祖为李德大,元代自永嘉县迁居缙云县东门村。明朝有李棠、李健、李鋕历史名人。据安徽李氏宗谱记载,李宗才是李阳冰的五世孙,那么东门李氏即是李阳冰后裔。

    李 棠(1400—1460) 字宗楷,号蒙斋,缙云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任广西巡抚时,整顿军务,平息祸患,令行政举,社会安宁。景泰三年(1452),称病辞归。途经梅岭,检视行装中有香草一束,以我平生不妄取官府一文,取投江中。女儿出嫁时,妆奁仅有竹箱一只,布衣数件。他写《送女诗》一首,曰:“汝嫁筐奁事事无,清官门户亦宜乎。竹皮箱箧何曾满,麻苎衣衫莫嫌粗。从此适人为家妇,便须移孝奉公姑。肃雍勤俭宜家法,莫遣旁人笑老夫。”一生为官清廉。

    缙云李氏先贤,亦是晚生一生仰慕者。走出古巷,顺着溪滨公路向东,经过"迎晖门”,即回南塘庵母亲家宅。

    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历史循环,精神永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吏隐山怀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mg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