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 LIFE教育创新峰会演讲
2017-05-16 龙云君 君哥学习
第二届 LIFE教育创新峰会演讲
【摘要】作为一所西部山顶上的寄宿制农村初中,四川宜宾凉水井中学在龙云君校长的引领下,营造全校的教育创新氛围,深入教育创新深水区,对教育核心问题攻坚,撼动学校内部结构变革,尤其对难度大的课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很难想象,在这所农村学校里能够同时展开多场景、多空间、多课型学习,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以问题导为导向、总体规划,利用互联网思维办学,打破学校围墙,全方位链接资源,再造流程,打通学习的边界,通过提供丰富的教育场景和多元的课程,来呈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存在,去触发师生去想我是谁,我要去哪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步快跑,叠代升级,敢于分享教学绩效数据的实践者团队,更彻底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学校教学组织管理方式等的不断再升级,与真实的现实世界更加紧密地关联,充分激发内驱力,使师生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形成强大的学习场,
最终有效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创新。
四川宜宾凉水井中学校长(根据语音还原文字)
刚才大家看到的就是在凉水井中学课堂里每天发生的情景,这和很多人印像里的农村学校可能有很大的不同,那么,这是怎么发生的呢?
我们总结下来,有五个方面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第一、我们努力去营造全校的教育创新氛围,充分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我们是农村学校,没有条件给老师很多的物质激励。但是学校花了很多心思来提高老师的职业成就感,尽量减轻他们的职业倦怠。这里面关键是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而最核心的是领导要带头,由少到多,逐步融入,而不是随意启动,又推倒重来。对农村学校老师来说如果只是对他下命令,让他做这个,做那个,是很难推动的。因为我们的老师都很普通,如果把创新新的压力都加在他们身上,任何创新都会走不远。我们的做法就是学校领导先上创新课程,把最难的阶段留给自己,积累经验后再慢慢带动更多的老师加入。如果领导不深入教学,对一线的情况不了解,只是从宏观上把握,不关注细节,就容易会出现瞎指挥。一次两次下来老师很快就会厌倦甚至是抵制,那么学校的创新氛围就会被破坏。
反过来,当老师们能快速跟进并顺利上手,他对教育创新就会越来越有兴趣,当他的学生的学习状态大大地改变,成绩逐步提高地时候,或者当他被其他的学校邀请去做报告,或者通过网络直播对全国其他的老师进行经验分享的时候,这个时候他的职业成就感是巨大的,创新的氛围就开始形成良性循环,就越做越有劲。
第二、 我们努力去形成强大的学习场,首先要解决的是干巴巴的课堂。
课堂是学校的主阵地,也是我们改革最难的地方,也是教育改革中核心的核心。所以,我们应该把大力气放在课堂里。我们的做法是学校领导先动起来,仍然是由少到多,逐步融入,我们通过有形有温度的多元课堂,来呈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场景和存在,这样,学生才可能被触发去想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
我们刚刚开始做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比如,我们让学生去探究,结果我们发现,学生知识都没有弄懂,没有自主思维的习惯怎么探究?我们也让学生去讨论、展示、质疑、分享,结果我们发现学生的讨论内容并不是老师所想要的,而且讨论、展示的深度和广度都上不去原来是背后的阅读没去做厚。即使是学生由初一年级升到初二年级的时候,出现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这决定了学校提供的服务方式和管理方式都不一样。所以,教育不是控制、不是机械化系统、不是起头并进,是动态变化的,至少是在低控制下,这需要校长从办公室走到家长中去,走到老师中去,走到学习中去,去分析教学背后的逻辑,去寻找问题背后的问题,去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解决问题。最后我们才终于找到了解决干巴巴课堂的最大的公约数,尽快梳理到适合我们自己的办学方式,并根据师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进度和方式,使之更加妥帖到学生心灵家乡目标的架构。
我们通过灵活多样的教研,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方式,从扁平化开始,以人为本,和学生一起备课,一起教研,一起上课,以学生参与为主的不断试水、试错,学生获得最一线的亲身体验的实践感,和学生一起碎片化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我们就这样尽量地帮助学生跟现实的真实的世界更紧密地关联,让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那份内心的力量辅之老师实时的帮助,是可以被充分地激发出来的。当师生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状态时,一个强大的学习场就开始形成了。
第三,用互联网思维办学,全方位链接资源。虽然有学校领导的带头,有老师的集思广益,但是我们的基础毕竟薄弱,教育创新走到了深水区,有很多的地方是我们看不明白的,想不明白的,怎么办?我们就把学校的围墙打开和外面丰富多彩的互联网世界发生关联。比如我们和教育创新深度融合,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来对教育核心的问题进行攻坚。现在我们合作的机构,都是国内非常有影响力的教育机构。可能有人会问,你们一所普通的学校,凭什么能够请到这些机构和你们长期的合作?我们没有钱,也没有名气,但是,我们有一种开放的心态,这种心态体现在我们愿意积极拥抱变化,并且用行动力向那些机构证明,选择凉水井并不会错,让这些合作的机构能够看到他们的设想能够变成现实。这样,合作就会越来越深入,比如说我们刚刚接入互联网时,当时我希望尝试一下互联网教学的模式,也希望把他们的网校课程给我们。当时我们学校里连网络都没有,怎么办?我们就从自己拉网线开始,加班加点,仅用了11天就开通了第一节在线课程,实现了由一个老师对全校上课,现在已经发展到有二十多位老师在网上对全国其他的老师上课直播课程,已经完成了第二轮,总共30课,正在规划和筹划下一轮直播课程。同时,我们也利用互联网里面有趣、价值、有冲击力的课程,我们让师生就在原地实时体验,一下子就打开了大家的眼界,激发起了强烈的学习愿望。随后我们一步一步尝试互联网教研、互联网社群等学习方式,让深度学习就在身边。
又比如我们和爱卡的米合作,希望走到一起,打开互联网教学的新天地,使用爱米云系统需要学生使用平板,怎么办?我们就采取课堂向家长开放,取得家长的支持,在一天的时间内把全体的家长动员起来,动员他们自带设备,迅速启动了基于云平台的新教学模式。虽然是首次尝试的班级设备五花八样,网络也时好时坏,但是快速行动永远比完美设计更重要。
第二届life创新峰会(北京演讲)现在正在展开多平台、多技术的叠加使用,但又不被技术绑架,不为技术而技术,不为塑造统一的模式。应该让技术平台隐藏于教学背后,更重要的是用一种互联网思维来连接资源,再造流程,打通学习的边界,一切为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服务。技术平台也不是直接拿来提高成绩的,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去使用呢?因为其背后是促成老师的角色转变、专业成长和与外界发生关联,赋予老师老师更高远的目标,同时也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把他们的主动性,好奇心,学习热情激发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让技术工具和真正学习的问题之间如何形成切合点是最重要的。为何很多地方设备不是使用坏的,而是放怀的,原因是教学背后的逻辑都没有去梳理、也没有去对接多种形态的资源、更没有去做流程再造,也没有问老师们需不需要或是不是老师们需要的,就直接引进平台,不断给老师们增量改革,问题就出在这儿。
第四,小步快跑,叠代升级。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快速变化,我们既要拥抱变化,也要非常清楚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指望引入一个法宝,就能够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的想法注定都会失败。现在的凉水井的创新课程和教学模式已经非常丰富,除了教室还有操场、田野、家庭、社区、网络、社群,只要是学习有效的地方都是学校。利用平板进行信息化和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常态教学已经有型有规模了。
这些多场景、多课型的开展,我们不是采取大跃进的方式一哄而上,而是采取逐步展开,并且根据师生的反馈,随时调整进度。比如我们组织集体收看网络讲座,那一次我们全校师生就在原地进入清华大学的在线学术报告厅,听两位科学家讲解当时正“红”的科学发现引力波,这个讲座震撼力凉水井的师生们。初一有个叫杨新锐的同学说这太神奇了,我明白了什么叫天体、什么叫黑洞,这极大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也为我即将学习物理打下了基础。当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开始体会到网络不仅是娱乐工具,还可以连通神秘未来、接触未知时,他的世界就被打开了,看到了自己为世界做贡献的无限可能性。
又如云系统进入常态教学时,我们也不是一下子就叫学生带着平板来上课,最开始是老师借助教师的电子白板,展现出系统的内容,每一个学习小组开始有一台平板,最后才过渡到每个学生拥有平板,让师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我们就这样不断用小创新来引发兴趣,成为下一步前进的动力。我们在引导老师时,也是先物色少量的种子老师,让他们对新教学模式掌握熟练以后,再带动更多的老师加入。每一次虽然是小步走,但是快速循环,反应速度很快。
最后一个是总体规划,问题导向。虽然是小步快跑,但是如果一味埋头做事,陷入具体事务中不能抬头看路,教育创新也会很危险。因为教育创新是走一条很少人走过的路,一路上有很多的分叉口,怎么办?
最核心的是需要一份行动路线图,这份路线图可以不规划具体的行动细节,但要确定每个关键节点的行动原则。这样,我们在面对分叉口的时候,才有了选择的依据。那么关键节点和行动原则怎么确定?依靠互联网思维这样的外脑,我们可以充分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是不同的学校,具体的情况不同,行动原则也有差异,要确定这些原则,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即充分挖掘学校的真问题,而且不是泛泛而论,需要找到问题背后的问题,层层分解细化,把大问题变成可以解决的小问题,最后才能够确定行动原则。
我印象深刻的是爱卡的米的张良老师第一次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和全校的种子老师进行头脑风暴,前后进行了二十多个小时,将很多模糊的认识清晰化、将很多结果被当成原因的伪问题去掉,确定了问题的排序和优先等级,最后才形成了凉水井中学未来学校1.0的基本框架。这样的梳理,能让我们更明白创新的方向,不至于在各种眼花心乱的选择中迷失。
凉水井中学的教育创新之路也才起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成绩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份对教育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态度。我们选择了它,就选择了一生的责任和使命与担当,我们的路线图已经很清晰描绘了下一步的行动,那就是建设未来学校2.0,期待明年让大家看到一个全新的凉水井,谢谢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