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的积极赋义和尊重在老师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紧贴来访紧随素材,对生命的好奇探索来自点(关键词)的进一步提问深入,同时架构非常清晰,始终在那里,就是共同找出偏好的自我认同及自我认同的关系。
情绪是灵魂的语言。老师在一个位置很稳地观察、承接、翻译来访的感受,这也是令我佩服的功力。
具体还有一些感受也很深:长大成年的“孩子”仍在寻找来自父母的那一份认同与信任;同时也会思考发现,父母也一样希望“孩子”一直以自己为傲。
“平等、友好、欣赏”的人际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的,而通常我们都习惯了去向别人要,尤其是重要家人。而如果像来访学习,一直找方法,一直努力去创造。原来,我可以去示范我想要的方式,我还可以创造新的互动模式。“我因自己的改变而影响着身边人”,这会是多么大的成就和愉悦。
父母与子女间的期待中都指向一份“相互欣赏”。在咨询中的细节清晰呈见,生命因懂得更美好。如隐喻:“仿佛因丰富的泥土,不同的营养素,而开出了不同的生命之花。”
反复回味的还有来访的这句:“父母通常对儿女的担忧大过于祝福。而其实容易忽略的是——担忧少一些,祝福就能多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