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伯乐主题写作之[变形]
最具逆袭色彩的乞丐皇帝朱元璋,他不仅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还是最不缺儿子的皇帝。
据说他一生娶21个老婆,生了42个子女,其中儿子就有26个,还破例收养了不少战乱中的孤儿作为义子。亲的疏的,可想而知儿子之多。
但是,太子唯朱标一个,幸文韬武略,聪慧过人,是朱元璋最得意的储君。
只可惜朱标潜在的健康状况欠佳,还没等到继承皇位,三十有七那年,过了三十六铁门坎,竟然在视察工作中感染风寒,导致英年早逝,白白幸负了朱元璋的殷切期望。
应急措施,朱元璋立马将朱标其德才兼备的二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促成隔代继承朱元璋的皇位。因朱标五个儿子中,朱允炆是最出色的一个。
朱允炆21岁风华正茂时即位,仗学有所成,自认为羽毛丰满,预期有足够的能力打理朝政。
朱允炆上任三把火,直击弊端。他看到前任皇帝功不可没的政绩背后,少不了有诸多不利国利民的问题。比如朱氏各藩王拥兵自重,无疑是朱允炆的最不安定因素。
故主张从家族抓起,力行节俭,推行削藩政策。雷厉风行,相继削弱周王、代王、齐王、岷王,湘王等势力,操之过急致藩王哀鸿遍野。
建文元年 (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未及等到束手就擒,而是先发制人,打出的旗号是“清君侧”,意思就是说:“我反对不是我的侄子朱允炆,而是我的侄子年纪尚小,身边有小人蛊惑,蓄意要把老朱家的王爷赶尽杀绝。
所以我要起兵,我起兵不是反我侄子,只是要把我侄子身边的坏人抓起来,肃清纲纪,助力理政。”
官冕堂皇的托词背后,隐藏巨大阴谋,实际就是借机起兵造反,让亲侄子朱允炆防不胜防。制造史称“靖难之役”,说白了就是朱家皇室內战。
朱棣只是一个燕王,却敢挟天子以令诸侯,篡位夺权,杀侄子个措手不及。其主要优势在于他厌文尚武,加上戎马倥偬,打过很多漂亮仗,有勇有谋,收买了皇室带兵重臣。
再者,朱元璋开辟了大明盛世,皇家军基本无仗可打,历久荒废战斗力。还有就是愣头青侄子没有阅历,怎么能及年龄大一倍的王叔勇谋过人?
姜是老的辣,朱棣有的放矢里应外合。所以以少胜多,用仅有的10万大军,快刀切豆腐一般,把朱允炆60万大军悉数咔嚓咔嚓个咯嘣脆。
朱棣的军队几乎毫发无损,有也只是极少数,据统计是6000:60万,其悬殊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据正史记载:建文四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朱允炆猝不及防,全军覆没,无兵可调,(时下,皇军都分散在各大藩王手里)朱允炆上台就大手大脚削藩,弧军无援,终究于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
是的,南京一战,朱棣神兵天降直捣黄龙。朱允炆见势不可挡,或信仰为天不助他,又不忍心长此以往叔侄相残,不如眼不见为净。
情急之下茅塞顿开,皇帝当不得拜师学道总行吧,岂不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万全之策?避开名利场,不奢东山再起,只求人间蒸发。
在快成瓮中捉鳖、千均一发之际,朱允炆果断地点燃眼前宫舍,乘火乱、烟雾,钻入密室地道逃之夭夭。
朱允炆厌恶至极宫庭倾轧,居心不良,想好退路就是远走他乡,究竟去哪,天知道?总之越荒蛮的地方越有利于隐蔽。俗话说得好,闹中求财,静处安身,先车之鉴,借古训或能妥善自己?
朱允炆一路扮成蓬头垢面的化缘之人,尽走穷乡僻壤,小心驶得万年船。太师没教,但书中不仅有颜如玉,也有黄金屋,更有三十六计走为上。
朱允炆一路察言观色,内心深处弦绷得紧张兮兮,表面没露半点京城人的高贵破绽,也没有落荒而逃得草木皆兵。
山一程水一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不少于为期二月的流离失所,漫无目的的穿越到庸国。一路对市井码头豪无兴致,却对崇山峻岭情有独钟,忍饥挨饿也要身临其境。
对山若没满意度,则继续跋涉。在选山如选美的严苛要求下,庸邑城南的昂首山让他眼前一亮。
但见云蒸霞蔚,仙气十足,迥然不同。九分神秘,十分诱人,成了朱允炆决意落脚地的首选。
深入才知英雄所见略同,原来这半山腰早巳道观点缀,香火兴盛。但他对半山没兴趣,一心“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看好的还是最高处,得登上山顶,查看究竟,深谋远虑。
昂首山昂首挺胸,满目葱茏,一峰参天,万山群拥,沟壑遍布,真是理想所在。朱允炆甚是喜欢,感叹果然不虚此行,亲肤似的爱到触摸岩壁,与山窃窃私语,用心对话,像极了一见钟情的恋人,怎么样就爱不够。
冷不丁手到之处,没小心摸掉了藤蔓覆盖着的一块苔藓,遂露端倪……有字!怎么回事?天然石壁,人为痕迹?
不由自主好奇起来,索性再揭开一些青苔,诗,是七言古诗!怎么会有……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摩岩石刻?
朱允炆一鼓作气扒拉开一大片,顺手摘下一把松针当刷子,拂去尘土。以期更清晰地看到诗的头尾和全貌。遂遵循从右向左古序、竖行读来:“古木参天号白云……"从模糊的落款辨认出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亲手剑迹。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他早在盛唐,和朱允炆遥遥相隔半千年光景。可惜朱允炆对这史迹力不从心,眼下落荒而逃只图安身立命。
故然考证到摩岩石刻先入为主的不仅有八仙之一,还有公输盘、屈原大家到此一游手迹,但朱允炆的兴致就是继续登顶。
找找至尊的感觉,看看未来可期的立足之地大小程度、山脉龙系,水源供链,地理全貌。
朱允炆东南西北还没来得及欣赏周全,别说挑三拣四,嫌尖嫌小。突然脚下倾钭,人立不稳,伴有吱吱脆响。
原来山尖被朱允炆踩歪,若不是他反应快,闪身躲开,连人带山尖摔下山谷的可上能已迫在眉睫。
吓得朱允炆赶紧逃下主峰,临时改主意,乘天色不太晚下山。一路寻思:我不过百十来斤的个凡人肉身,这山怎么就承受不住呢?还能做法场?练功夫?罢罢罢!幸有惊无险,继续长征,另寻他山去。
朱允炆折回到半山道观化缘一餐,借宿一宿,想了很多,明白了道观没建山顶们原因所在。次日赶忙向远山而去,去哪?茫无目的,反正就是哪山高去哪。此时颇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慨。
长途跋涉,身心疲惫的朱允炆只咬牙切齿恨自己不会飞。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这突破不了的一字经,让他困惑不已。好不容易迂回曲折到太和山。考察来勘测去,仍然不尽人意,尤其心有余悸,生怕重蹈覆辙,再次踩歪。
嘴里自言自语,手指点江山数着,足足七十二山尖,神似参拜并簇拥主峰,一点不亚于在朝中称帝的气势,这大自然很神奇啊,体制就和宫廷相仿般万民拥戴。
触景伤情,四年皇帝当的真失败,削藩捅了马蜂窝。自家人就征服不了,还想威加天下……朱允炆想入非非。
朱允炆赶快理性地断开这臆想,回到实景中来,隐约听到潺潺流水声。细数共四十八涧如玉带缠绕翠嶂蟒袍;
差参山水,整体态势似巨大莲花宝座绽放着。屹立在主峰的朱允炆,看得出神入化,甚是惬意,流连忘返。
但专注足下有限空间,又开始联想昴首山因太尖耸,经不起踩。这场面若是再大点就好了?有发展空间,将来也方便带弟子、收学徒开坛吧?
只愁眉微锁,默默这一自言自语,玄即天降祥瑞托起朱允炆来。
脚下,只听雷公电母合力,轰然一声巨响,山顶被齐刷刷横切掉一截。切掉的那截山尖像极了红顶子,不偏不歪缓缓地落在山腰,形成怀抱子,还如漆似胶长得严丝合缝。
祥云托着的朱允炆正惊讶鬼斧神工,
更神奇的是待云开雾散,他已站在切过的道场,心满意足地感天谢地拱手参拜雷公电母。
这道场不大不小,平如水面,恰到好处。既然一己私欲感天动地,岂有再挑剔之理?朱允炆决心留下来,修炼成仙,不达目的不罢休。
修着修着,饮食全戒,佛光罩身,身轻如燕,似上帝指点迷津,鬼使神差般将他转移在悬空道场帽檐下的一片净土。
这一席之地,三面环水,直插云端。上下左右险不敢攀,无来路,无去处。除却飞鸟可及,其余望而生畏。尤为还是极不打眼的天然屏障-似雷劈出来专供朱允炆坐禅的岩屋。
朱允炆感慨:“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山这水似为他所生,所立,所奇妙秀险,所高不可攀。丝毫没有这山望那山高的迹象,让心生不了杂念,断了退路,务必心无旁骛置之死地而后生。
附加葱茏的植被做掩体,终年云遮雾罩,鸟语花香。真乃“天织云锦用在我,裁剪妙处非刀尺。”有谁能看清云里雾里藏着神马乾坤?那一定是火眼金睛、非凡人物。
况且,这里人迹罕至,此山生来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优势。所以,完全不用担心有任何外界干扰,会影响到朱允炆。
他潜心修炼,不知终日,重复诵经禅坐,少不了扪心自问,这样熬下去值得不值得,有没有善果?自问自答是否定的,难免会懈怠。急于求成,人之常情。
他神志仿佛,如梦似幻中,已走下大山,快见炊烟,隐约食欲。突然看到一老太婆挡住去路,傍若无人,独坐井边,全神贯注呼哧呼哧地磨着一根粗铁棒。
朱允炆不耐烦但又好奇地问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你这是磨做什么呢?“磨针!”“笑话!那么粗的铁棒要磨到何年何月何日……”“年轻人!这你就不懂了吧:要得功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
老太太笑呵呵地说罢,一晃不见了踪影。荒山野岭仍旧孑然一身朱允炆。他再次揉揉眼睛,确认视力没出毛病;掐掐肌肤,感觉疼。
明白了,看来这不是梦游,而是神仙有意典化。因为他遇懒惰情绪恣意,亟待克服,历史的规律,坚持就是成功。
看来:“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一点不假,我的一切举动,都在神的监视之下。他们之所以能成神,自然有异于常人,肉眼凡胎焉能详见;七情六欲俗不可耐,不摆脱庸俗,永远成不了仙?朱允炆这么反思着。
叔侄血亲,干戈逼近,兵刃相向,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何况还没好。我远走他乡的初衷不就是求学有所成,另僻捷径的吗?有什么理由半途而废,打退堂鼓?
彻彻底底说服了自己的朱允炆,只一个回心转意的念想。神力秒助,身已回归修行禅坐的洞穴。
朱允炆继续镇定,貌似打坐,却难目空一切。联系来此山前后的神奇现象,顿悟出人在做天在看,坚信到时自有神来渡他!若总是小猫钓鱼,三心二意,蜻蜓,蝴蝶,迷一路风景,心不在鱼,只有饿着等死。
不,朱允炆还多了有异于常人的灭顶之灾,那就是朱棣布下的天罗地网。
调整心态以后的朱允炆,不知不觉又修炼过去了数十个春秋冬夏,原本净土,奇花异草巳疯长得比他坐姿还高、将其团团包裹;胡须和头发比起来接地气至雪白发亮;鸟雀在头顶上垒窝,繁衍生息;时间概念模糊得不知今夕是何夕,一门心思修练,知道今夕又何益?
意念饥肠辘辘,像是在腹腔里造反,责怪主子食虐待,本能地上窜下跳般蠕动。
而肉体肚子非但不饿,还撑得胀鼓鼓要爆炸似的感受,已是难耐至极。
朱允炆为抗干扰,潜心贯注。讳莫如深节外生枝,当皇帝已经失败过一次了,眼下生怕肠肚成为累死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
朱允炆不加思索地一爪子掏进腹部,抓出他自已肠肚,不屑一顾,顺手扔下万丈深渊。快刀斩乱麻,以绝后患。
终见天日的朱允炆肠肚,真个强将手下无弱兵,得益长期持久修行念经,潜移默化。已经变得法力无边,无所不能,就愁出不了肚皮。
朱允炆肠肚初生牛犊不怕虎,意欲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说,自然不择手段,但凡食材,不分好孬,只顾横空,饕餮大餐。
日复一日,均州一带黎民百姓的稼穑、牲畜、人丁,毁灭性极大,已经到了谈虎色变、民不聊生、深恶痛绝的地步。
而肠肚妖孽越发胃口大开,得寸进尺、得尺进丈,不了了之。凭龟蛇一体,丑不忍睹,足以吓人半死,何岂所向披靡一片狼藉。黎民不仅收成锐减,肠肚所到之处的民房也被妖威夷为平地,附近黎民闻风丧胆,纷纷逃乱自保。
因凡人无力对付,地方乡党苦不堪言,联名上告,层层截至,直到御状告至天上,玉帝惊恐万分,速召集智囊团分析妖孽程度,所在辖区,派谁降服?
原始天尊的大徒弟,太白金星突然想起来,那一带雷公电母最清楚,天上一日,地上一年。也就天界历法的个多月前吧,你们不是助力劈山平场了的吗?会不会是他?但,他是人不是妖,太白金星所提到的这个他就是指朱允炆。
天界议事厅还在研究万全之策,分析分析还有什么最妥可能?玉帝问。太白捜肠刮肚用排除法慎重揣摩。……按说没有被遗忘的角落,不被收编的,诸如鱼鳖虾怪、昆虫走兽……
不会,借个胆它们也不敢。天下曾经就漏掉个千年蛇精不好管束,但,法海巳修筑雷锋塔给镇住了。
太白金星一拍脑门,突然想到朱允炆已修练有些年头,先例有天神的坐骑偷偷出南天门,下凡祸国殃民的。莫会是他朱允炆的五脏六腑成精了?
快快!雷公电母,不妨尔等下界明查暗访一下,若是,收了妖孽交还朱允炆严加管束。
真那样也是坏事变好事,说明朱允炆修炼得差不多了。也该度朱允炆上天受命,北方水神空缺,正好让他去历练历练。
雷公电母领命下界,隔空只扯闪放电几下子,就已查明龟蛇一体妖怪身份,确系朱允炆的肠肚零部件组合。
再三确人无误后,就一炸雷降伏缩头乌龟卧地不起,蛇也虾得蜷曲一团,不敢抛头露面,眼皮就灼伤得抬不动,无法窥视何方神圣在制服于它,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物阜民丰,还没玩够嗨足呢?误以为是朱允炆发现他图谋不轨的罪恶行径,贵在有自知知明,抗衡不是对手,也没善果,认命归顺作罢。
话说龟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没反应过来,雷击底盘神龟部分致昏厥,闪轻而易举就绑了龟蛇合体妖孽。
雷电念及龟蛇怪初犯,本质主子是好人,大赦不罚,只交还朱允炆监管,告诫朱允文,下不为例,否则几十年修练将全功尽弃。
鉴于肠肚出腹就见风长,巳不能安复原位,何况狼吞虎咽,放养了几年,已成庞然大物,朱允炆只能用法脚踩踏口念咒语降服。
别小看朱一只脚,那可是举万山之力,重不可估的。咒语也岂非唐僧念径,只叫孙猴子头疼,为服管束。
朱允炆再三诵经使法教训龟蛇偷偷犯界,桀骜不顺。敦促改恶从善,不让离开视线,确保了均州一带长治久安,流民返迁,虔诚谢天。
朱允炆还承诺,肠肚龟蛇作孽丑了寡人丑了国,他向天界保证,修练若有圆满的那天,自己的形象一反常态,就化身龟蛇,脱胎换骨,不做人样神态。
一来表示认罪态度诚恳,二来也便于让朱棣的各路奸细永远认不出他,断了弑侄为快念想,这样才有安全感。
长成什么样子并不重要,只要一心向善,心装黎民,大爱无疆,做人做神都会受到万众景仰。
这至高无上的境界也加速了朱允炆修行期缩短,功德提前圆满。太白金星略施法术,无端让朱允炆眼前出现一村妇坠崖,朱允炆眼疾反应快,奋不顾身,飞纵下岩去救村妇,结果殒命,肉身从此结束,灵魂飘渺升天。
升天后的朱允炆不再叫朱允炆,而叫玄武。承全如诺龟蛇合一的大神形象,匍匐在玉帝殿下,受封北方水神,入住七星北斗勺子里,至今仍是最明亮的那颗星君,主政风和水,让天下从此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一直受到凡间崇拜。
朱棣本以为南京一场血战,朱允炆已葬身火海。但窃位大盗,名声不好,做贼心虚。胡来登基后,时时噩梦不断,忧心忡忡,恐皇位不保,总觉真命天子朱允炆对他是最大威胁。发誓不惜一切代价,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生性多疑的朱棣,深知德不配位,方方面面都在朱允炆之下。听朝庭宦养的周易高人分析说朱允炆应该在太和山修行,但屡派高人查无下落。
只好从长计议,明着告示天下,他不忘手足情深,斥资要为朱允打造一个不亚于皇宫的另一世界,还给朱允炆。
实际暗派左膀贴身护卫--道教高人张三丰去太和山以大兴土木,打造道教拳术圣地为由,授意务必暗地查找并除掉朱允炆。
达成默契,完成使命后,张三丰再回宫当御林军首脑,加官进爵,封田封地乃朱棣举手之劳。
接着朱棣又听信另一位高人谗言,说朱允炆漂洋过海躲在国外,速加派右臂水师头领--郑和主力舰队下西洋擒拿。
除炆有功者,朱棣仍旧夸海口论功行赏,要啥给啥,不惜压血本为除心头大患,可见人性泯灭。
由其兴建太和山道教圣地,朱棣甘愿从宫中抽调三十万能工巧匠,按紫禁城图纸,不折不扣,为期数年,花银不计,大规模地修建宫观庙堂。
醉翁之意不在酒,建成九宫八观、
三十六庵堂、
七十二岩庙、
三十九桥、
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
使太和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宫廷内和民间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
现在道观内供奉真武大帝,一般为披
发跣足,端坐于殿堂之上,旁边塑有
龟、蛇二将、金童、玉女等从神。(真武的诞辰日为农历的三月初三日。)
其实朱棣还照自己模样命工匠塑的真武大帝,冠以朱允炆虚名,竣工改太和山为武当山流传于世。
武当的寓意,是朱棣自信安插的张三丰武林高手云集,无人能敌,当之无愧武当,所以赐名武当山。
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美其名曰朱允炆当之无愧是武当山教主,塑自己金像,张冠李戴。
关于玄武更名为真武的原因,众说纷
纭。一说为避宋真宗的讳(宋真宗曾名玄休、玄侃),此说见于 《集说诠真》等书中,另一说为避赵宋"圣祖’赵玄朗(赵匡胤)的讳,此说见于《朱子语类》中。
玄武改为真武后,玄武的名称很少有人提及了。后僻讳改玄武为真武大帝,在下看来实属挂羊头卖狗肉。
同时,半山腰那个母抱子的雷劈下来的小山帽,当时命名为飞来峰的,随着太和山改名武当山,这飞来峰也改名“小武当”了。
磨针典化过朱允炆的地方,事后神秘的出现一口古井,旁边一磨石上还斜放着那截铁棒,白花花的,终年不生一点锈。
干事业意志不坚的,来朝拜武当的人,第一站就去井里舀点水喝,甚至千里迢迢带回老家,普救众生,说能治病,号称神水。
第N站就转到飞升岩,那是真武救村妇成仙的地方。洞穴还是被后人发现了,外罩蚊帐,帐里睡着木雕朱允炆-真武大帝。
据说朱允踩偏的第一选-昂首山,受太和改武当山的文化影响,形象的改名为偏头山。从此名气更大,香火日盛。
没想到朱允炆近在眼前为龟蛇化身,量朱棣他眼线遍布,可就是看掉眼珠子也认不出是亲弟,就算认出,区区凡人也诛不了神圣。
远在天上成北斗七星之一的朱允炆,做神也心系黎民,为迷茫的人众导航。朱棣是彻底的望尘莫及,做梦想不到自己的不仁不义会逼出一位大神。
而劫位亲叔-朱棣,尽管刻意迁都,篡改历史,力图政绩,给自己脸上贴金,可仅做了22年皇帝就被阎王收编了,从此遗臭万年,背负大逆不道的骂名。
诛人不成的张三丰,却把武当派打造得声名鹊起,蜚声中外。但背后的用意鲜为人知且负能量,当属歪打正着。
朱允炆皇帝跌落神坛,逆袭人生,平凡人百炼成钢,化身龟蛇合一玄武大神,不仅佳话,还是永恒。要不咋说好人一生平安呢,
(武当人据部分史料撰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