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介绍的书是《快速阅读术》,作者是一位每月为60本书撰写书评的书评人,先来看看内容简介: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包里放着一本书,想要随时阅读,却发现始终未动。于是,什么时候都能读就成了什么时候都不读。这本书就将帮助你改变阅读理念,制订阅读计划,彻底走出阅读速度慢的窘境。书中阐述的阅读术,与“眼动训练”“快读翻页”等完全不同,而是从阅读理念出发,改变阅读习惯。
就像简介中一样,本书的核心内容为:通过改变对于阅读行为的认知,调整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达到自如掌握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的目的。
在开始之前,需要明确一件事:作者将读书的内容划分为可速读和不可速读两种:
书籍内容为事实、观点(商务类书籍等)——为了实现自我提升——可速读
书籍内容为故事、情节(小说、散文等)——为了追求心灵愉悦——不可速读
本书内容针对以阅读第一种内容书籍为主并且还不熟练的阅读爱好者,大家可以按需阅读。
1.“流水式阅读”
读书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复制100%”,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获。
在第一章中,作者探索了阅读缓慢的原因:对于仔细阅读怀有执念,难以摆脱阅读时一本正经的态度。很多人常常认为阅读就是要将书本种大部分甚至全部内容记在脑海中,只有这样才认为是认真读完了一本书。但这样做效果并不好,既没有记住书中的多少内容,还让阅读成为了自己的负担。
作者认为,阅读速度缓慢的人们欠缺这样一种理念:“不要深入仔细阅读一本书,而是提高阅读量,获取其中的知识片段,积少成多。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将逐渐产生联系,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就像孩子们玩乐高积木,如果你没有足够数量的积木碎块,就无法拼出想要的东西,也难以体会阅读的乐趣。
阅读应该是一种乐趣、爱好,而不是负担。作者建议阅读就要像听音乐一样,放松下来去好好享受。如果我们试图去记住每一个音符,就无法好好欣赏音乐了。
记忆音符的排列、能够用乐器完美地再现旋律、背诵歌词——这些都不是聆听音乐的初衷。音乐的根本价值也不在于此,而是在于听过之后,对个人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改变。
所以作者提倡“流水式阅读”的理念:
流水式阅读:让书籍内容从心中“流过”,只要“流过”便有意义。
2.将读书融入生活
“想读书,却难以实现”的人,其实就是没能将读书融入自己的生活规律。也就是说,读书并没有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在第二章中,作者介绍了一些养成阅读习惯的技巧。
比如框定每天的阅读时间,让大脑产生“习惯的错觉”。最好不要选择在睡前阅读,因为极易犯困,阅读质量很低。与其在浑浑噩噩中浪费时间,不如早点睡,把阅读时间挪到早上。作者建议先定一个比以前早10分钟的闹钟,睁眼后立刻开始阅读,让意识逐渐清醒。这样不但能养成阅读习惯,还可以帮助我们度过早晨醒来最痛苦的10分钟。
另外,多读可以快速阅读的书也有助于养成习惯。这种接连不断阅读各类书籍的氛围,自己切实感受到的阅读进展,可以是养成阅读习惯的雨大动力。在选书的时候可以遵循可速度与不可速度为9:1的比例。
作者还提到了“阅读密度”的影响,建议进行集中式阅读,一本书的阅读时间不要超过十天,最好在一两天内读完。如果阅读密度太低,则不容易把握书的全貌,本质上只是一次非常浅陋的阅读经历。
还有一个小技巧也是我最近发现的:同时阅读多本书,有助于保持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最后就是接下来要说的“为写而读”。
3.留住阅读体验
如何记住书中的精彩内容、如何做好读书笔记,也是很多阅读爱好者非常在意的地方。作者介绍了这样的笔记法:
“一行采集”:准备好笔记本,当读到想记住的内容,就摘抄下来。不要原封不动抄写,而是尽量短小精悍,将每次摘录控制在几行之内。最好手写,因为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你加深理解,精简文字,并积累出成就感。
“一行精华”:准备另一个笔记本,读完整本书之后回顾摘录,选出最精华的一行,记录下来。
“一行评论”:针对书籍或“一行精华”写下50字以内的评论。
最后要定期回顾阅读成果,建议以12本为单位,统计自己的偏好,并选出最佳书目以及最佳中的最佳。
4.“搜索式阅读”
这部分内容来到了快速阅读的技巧:跳读——以小标题为单位,大胆略过不需要读的章节,不用怕略过的部分会影响后续的阅读。
而如何鉴别处可跳读的内容呢,作者提供了三个标志:1.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2.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3.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这部分容易理解,略过不谈。着重介绍加快阅读速度的几个实用技巧。
- 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
序言和目录不但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这本书是否需要读,还可以确定阅读速度。另外阅读目录还可以把握全书的整体框架和论述推进过程。
- 阅读各个章节的前5行和最后5行
首先结构清晰的书籍一般多会采用“观点—论据—再次确认观点”的结构,如果我们看了开头和结尾,大脑能够自动补全中间的论述过程。如果你赞同作者的观点,便可以跳过章节;如果你不赞同或不明白,那再回头去读中间部分也不晚。
- 带着关键词(问题)去读
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当确定读这本书是为了什么的那一刻,书中的重要和非重要部分就泾渭分明。
- 不要划线阅读
“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在完成了画线这一行为之后,感到心里踏实罢了。而在画线的那一瞬间,就已经忘记了内容”。“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是更正确的做法。
其实都是一些很简单的技巧了,重点还是在于改变理念,认真实践。
5.“选、购、管理书籍”
作者在最后提出了一个阅读目标:“一周6本,一个月25本,一年300本,进入“多读生活”的状态。”(一周多余出来的一天可以看不能速读的书或者压根不读书)。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本书之后会不会有去实现这个目标的冲动和信心。
书中剩下的部分是作者对于选书、购书以及管理书架的一些心得和建议,在此不再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把书找来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