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你是“驯狗师”吗?

你是“驯狗师”吗?

作者: 拆掉思维的墙 | 来源:发表于2018-05-13 22:51 被阅读74次

    01

    我们先来听一个古老的故事。

    赶牛车的农民,在牛车上,也就是在牛前面挂一只胡萝卜,然后手里拿一条鞭子,抽着牛,牛不断地追着胡萝卜跑,跑呀跑,就到了农民想去的地方。

    这包含了人生最基本的逻辑,受恐惧的鞭子追赶着,受前面的诱惑喂养着,不断前行。不过前进的方向不一定是自己设定的,也许是父母、是老师,或者其他的权威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总希望孩子长成自己所期待的样子,社会所认同成功的样子。于是,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的老师,都希望孩子能够顺从自己,甚至不惜威逼利诱。“乖”是对一个孩子的赞美,指的是这孩子很听话,容易顺从大人的意志。


    02

    王朔小说改编的电影《看上去很美》,描写了类似的情况。在机关幼儿园里,由统一的标准管理着所有的小朋友,按时拉屎、自己穿衣等,完成老师规定好的动作,就会奖励小红花。在厕所,孩子们排好队,脱好裤子,老师在旁监督和喊口令:“1、2、3,蹲下。”一个坚持了一个星期,每天这时刻都拉出屎的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表扬。而我们的男一号,方枪枪同学,着急地憋了很久,始终没能拉出来,接着也不洗手,得不到小红花。

    我是在读大学时,看的这部电影,当时的画面震撼了我,我惊醒过来,很多人,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这样长大的。听话了,按老师的标准动作了,就有奖励。

    于是,我在当时写的小说《那一年,我们高考》中写下这样一句话:

    我觉得自己是条狗,而我妈是出色的驯狗师。小学时她说只要你考上重点,妈给你买最好听的随身听,有如她手里拿着骨头,说跳高了我就给你,我跳啊跳,从小学一直跳到了高中……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被驯化,被社会化的过程。

    前些天,办公室女同事们,聚在一起聊小孩的事情,用的居然还是这一套,让我很惊讶和说不出的滋味。驯化,一切都是驯化,试图将孩子驯化成她们所期待的样子。


    03

    很多家长或老人都觉得,把小孩养的胖胖的,快高长大是第一任务,所以大人对小孩的驯化、与小孩的斗争往往是从吃饭开始的。

    我们再来看两个真实、但相反的故事。

    (1)一个2岁多的女孩,家长对她似乎比较“放任”,她平时不爱吃饭,挺瘦的,家长没有因此而逼迫或打骂过她,让她一定要吃下去。只要不危及生命和健康,她基本上能“随心所欲”,但孩子好动、充满活力,兴致来时也能吃很多饭。

    (2)一个3岁左右男孩,留在老家给奶奶带。最让人头痛的也是吃饭,每次到吃饭时间,孩子就是不想吃,吃不下,喂饭时老人跟着跑,连哄带骂,很多次实在是没办法,老人彻底崩溃了,盛怒之下把孩子的饭菜连碗碟往屋外面丢,孩子都被吓得半死。孩子很瘦,而且总觉得缺少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灵气。


    04

    故事1中的女孩,是我的女儿。但再过一年,她就要上学了,进入较复杂的关系中了,逐渐会去面对压力和选择。“按老师的要求睡午觉、上补习班、上兴趣班,学钢琴、学舞蹈……”

    我们该怎么办呢?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创造了一个术语:“不含诱惑的深情,认为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我深深地理解你,接纳你,而且不给你设任何条件

    这里的条件,指的是诱惑。

    诱惑,指的是你要达到我设置的条件,我才给你情感。通俗点讲就是,你要达到我的要求,我才会奖励你,我才会“爱”你。

    而不含诱惑的深情,我的理解是要包含深情,尊重孩子,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父母要成为容器,让孩子的生命力充分流动;而不是成为“驯狗师”,把孩子养成“乖乖宝”、“听话仔”。

    让孩子讨厌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逼迫。

    让孩子喜欢一样东西,最好的办法是鼓励。

    允许孩子追随自己的感受,勇敢做自己。当他把事情做好后,肯定他、赞美他;当他遇到挫败时,支持他、鼓励他。而不是逼迫、批评和奚落。

    愿孩子们都健康成长,都能活出自己的生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驯狗师”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uyr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