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瑜伽练习中,多数体式都会间接作用于腹部,腹部不是主动收紧的。有些特定体式需要在腹部工作,但不是直接用腹部发力。
如站立体式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使用双腿及双臂的工作去完成体式,腹部会参与到体式中,但腹部应保持被动、柔软。比如说Tadasana山式,正确的应该是尾骨内收的同时大腿面上端向后推,两者对抗的力使得腹部自然的向内向上提,而不是主动收腹。
山式中腹部内收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1108/bbed61bf775117d0.jpg)
或许你会疑惑,在课堂上,老师常会说“腹部内收”、“腹部去向脊柱的方向”口令呀~这里存在一个误区。
“腹部内收”,大多数初学者会下意识用力吸肚子来收紧腹部。
收腹,不是说直接把肚脐收向后背,应该是有意识地上提会阴,收下腹部的三角区域,真正的激活启动盆底肌,整个生殖系统的区域都在向内向上收紧,然后肚脐自然就内收了,而这样的收腹会更加稳定。
腹部是我们身体核心的一部分,起到承上启下和保护腹腔的作用,把力量传导到四肢。在某种程度上,收腹,意味着启动核心。
从习练角度来说,收腹是让身体获得稳定的感觉,因为腹部的收紧让我们感觉更有力量,当收紧腹部时,上半身其他部位也会跟着收紧,以此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一般练习船式、半船式,上伸腿式、平板支撑这些体式时需要收腹。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1108/6b0088257a691e0e.jpg)
如果习练者用力吸肚子向后,会容易造成腹部过度向后收紧,骨盆后倾,腹内脏器被过度挤压。这也是为什么艾扬格瑜伽练习强调腹部柔软,不过度收紧,也不全然放松。
而且腹部区域的功能是,维持内脏系统的稳定,给脊柱提供稳定的基座,支持呼吸功能。我们可以将腹腔想象成气球,气球顶端是横膈膜,向上是胸腔,底端向下是盆腔。
腹部区域解剖
![](https://img.haomeiwen.com/i11281108/3f43d4d0e280e514.jpg)
如果将气球从中间挤压,形成上下两个球,那么原本均衡的压力就会向上和向下走。就像收腹之后腹腔内的压力会进入胸腔和盆腔。进入胸腔会妨碍横膈膜的运动,影响呼吸。
这也可以解释有些人练习瑜伽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现象。很可能因为练习过程中,过度收腹,导致胸腔压力增大,不正确启动呼吸机体,导致呼气呼不干净,引起这类现象。
在瑜伽习练中,大多数体式都会需要腹部工作,但是腹部应该是用力、收紧还是放松、柔软,很多人都会关注这个问题。
其实这个问题,艾扬格大师早就给我们答案:
“腹部的状态就像是鼓面,既是扩张的、伸展的,又是有弹性的,没有过度的收紧,也不是全然的放松。”
如果前面的腹部肌肉松弛无力,不能给到有力的支持,那么腹内脏器就会松弛向前下垂,后面的腰椎也会被拉扯着向前,从而造成腰曲过大,带来腰痛、腰椎间盘向前突出、消化不良、子宫下垂等问题。
如果腹部肌肉向后收得过紧,则腹内空间变窄,这么多的脏器被过度挤压,造成相关器官功能失调,引发便秘、疝气、内分泌失调、痛经、月经不调、腰椎间盘向后突出等一系列疾病。
而当你能掌握体式的要领以及体式之间的关联,你会开始观察和理解体式之间的关联、身体内在的关联,找到这些体式新的线索和习练方式,就能避免错误的习练造成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