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秦腔
秦腔,广泛流传于西北民间的戏曲。我原来是听不懂的,总是感觉那是在吼,大声的吼,会有唱者很累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植根在乡村的曲调却是越来越喜欢,越听越上头了。即便是过去认为那样累人的“吼”,也是越来越觉得那“吼”也是吼的那般有气势,那般透爽,那般大气回肠。
我越来越感觉这曲调是刚烈中渗透着柔美的,那曲调入我脑入我心,聆听戏曲,仿佛似喝了陈年的酒,令我如痴如醉,聆听戏曲,又仿佛似仙境花香,沁人心脾。村支书说他也爱听,他说他是坐在爷爷的肩膀上开始听戏曲的,听着听着就长大了,听着听着就喜欢上了这醉人的秦腔。他还说,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都是从戏曲中知晓的,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更是从戏曲中领悟到的。我也渐渐懂得了,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乡愁。在乡村,特别是我们还小时候的乡村,戏曲就是大家伙儿人生道理的启蒙课堂呢。我们长大了的今天,戏曲依然是乡亲们喜爱的大课堂。每年五月初五的庙会,一唱就是一个礼拜的大戏,白天晚上不间断,听戏的乡亲们也从未间断。即使遇到风雨天气,也无法阻止乡亲们听戏,更不能让听的如痴如醉的人们散去。那种痴迷是城市里的人们是无法理解的。在乡村,也只有戏曲才能承载着一周时间的人们那对秦腔戏曲的热爱。这就是秦腔在乡亲们心中的分量,也是秦腔的迷人魅力所在。我们驻村的明台村有八个队,民间自发组织的秦腔戏曲队伍就有四五个,每周都会组织一两场自娱自乐的演出。冬天农闲的时候还会多。就是在农忙的时候,他们也会忙里偷闲利用晚上时间聚在一起大“吼”一番。
在西北的乡村,秦腔这曲调是流淌在人们的血液里的,无论在村头,在街尾,你会常常看见乡亲们自发组织起来的打梆子、拉二胡、敲锣擦的乡亲,在那里自拉自唱,也一定会有一些成年人在那里或眯着眼,或用脚踮着拍子,十分享受的聆听着秦腔的每一首曲子。村里二队、六队队长文喜、万江常常把我领到他们的民间文化小屋里,让我有机会最近距离接触村民们自拉自唱的秦腔,也正是这种沉浸式的不断参与,让我从不懂不会秦腔的小白,渐渐学会了欣赏这最美的民间戏曲,最美的民间艺术。想来,真的非常感谢驻村工作,感谢明台村的乡亲们,是他们让我也在戏曲这个大课堂里又学习了更多的人生道理。(20230125琼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