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娱乐至死》第五章

作者: 月孛星君 | 来源:发表于2022-01-17 21:52 被阅读0次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躲躲猫”是指面孔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一种游戏。作者在这里将电报、摄影、电视等等合力带来的世界称作是躲躲猫的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所带来的信息虽然充满了娱乐性,但却是一些跳跃的,不连续的,没有意义的信息。虽然作者所谈的电报、电视,在现在也属于传统媒介,但所阐释的观点依然适用于现在的新兴媒介。

作者开篇说电报的产生使“信息的海洋里,却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电报消除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却也产生大量无用的信息。并且,为了得到人们的关注,电报上的新闻总是采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口号似的内容,毫无关联的消息。对比之下,这不正是当下网络时代的写照么。“UC震惊部”的标题党,微博的热搜和话题,各大新闻媒体软件里的“每日新闻”,太多太多在印证着作者的观点。互联网拉近了时空的距离,却也带来了更多无用的信息。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信息出现在手机的各个软件里,为了点击率和热度,层出不穷的噱头和耸人听闻的标题,冲击着人们的眼球。每个新闻都是独立的,毫无关联的,容易看到,容易快速地获取信息,但是却不容易被记住,以及可能对生活毫无作用。微博热搜点进去,那么多的新闻,只是在让我们“了解”事情,却并非是让我们“理解”事情。那么多的新闻看下来,我们能有多少的思考呢?简短而转瞬即逝的信息不停地进出意识,不需要也不容许我们的稍加思考。电报带来了这些混乱,直到现在电报消失,而这些混乱却依然存在。

其次,是摄影。摄影无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只能表现现实的一切。确实,我们会说,摄影能够展现摄影师的思想和对世界的理解,无可否认它记录了世界,记录了美的一切,真实的一切,荒诞的一切。但也因为如此,它是割裂的艺术,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只定格在一刻。人们相比文字更喜欢图片,或许也正是因为图片只需要通过眼睛接收,不像文字还需要通过脑子来转换成信息。

而将图像和瞬息时刻结合完美的,是电视。类比于现在,正是互联网。互联网是我们现在认识论的指挥中心,没有人能离开它。通过它,我们才知道看什么电影、读什么书、买什么杂志。它重塑我们的世界观,也将我们的思维方式变得碎片式和娱乐化。互联网需要快速的节奏,高速流通的信息展现着它的方便与无所不能,却也使得作者担忧的电视掌控的“娱乐业时代”与现在互联网掌控的“娱乐业时代”又一次重合。娱乐本身是没有错的,但当我们过多沉迷其中时,问题就出现了。它表现出来的“娱乐化”冲击了生活的严肃性,任何事情都变成可以娱乐的活动,并且我们享受其中。

这一章,讲述了电报、摄影、电视所带来的影响,以它们危害的影响为主要内容,并且引出下一章关于电视带来的“娱乐化”。

相关文章

  • 读《娱乐至死》第五章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躲躲猫”是指面孔一隐一现以逗小孩的一种游戏。作者在这里将电报、摄影、电视等等合力带来的世界...

  • 【0628(sun)复盘翻盘】-何德何能

    【今日做事】 1.冥想-2次 2.读《即兴演讲》-1小时 3.读《娱乐至死》听别人的讲书-2小时 4.写《娱乐至死...

  • 读《娱乐至死》

    对《娱乐至死》这本书早有耳闻,终于双十一入手!今天毛概课上把剩下的部分看完了!2018年年初写下的年度目标之一是读...

  • 读《娱乐至死》

    这本书是作者基于对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的思考,而写成的一本关于媒体文化的书。作者担忧赫胥黎...

  • 读《娱乐至死》

    1985年,那时互联网还没有普及,在美国相对来说普及的是电视,尼尔·波兹曼已经对此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

  • 读《娱乐至死》

    在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中提出了电视三条戒律,分别为1你不能有前提条件,2你不能令人困惑,3你应该像躲避...

  • 读《娱乐至死》

    1,电视时代,媒介技术的改变影响我们,使我们丧失思考。 “和语言一样,每一种媒介都为思考、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 读《娱乐至死》

    读了《娱乐至死》,有一些很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分享给大家,同时附上自己的感想! 1、书面文字使思想能够方便地接受他人...

  • 读《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在那个电视还是美国人最重要的传播媒介的时代, 尼尔·波兹曼反思了好多,也令我反思了很...

  • 读《娱乐至死》

    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自由。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娱乐至死》第五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vdh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