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今天学习了周岭老师《认知觉醒》的第五章前半部分,提取到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匹配”、“深度”、“关联”。
一、匹配
用周岭老师的话说:“既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还要适合自己。”
太容易是自己的舒适区就是简单的重复,很难有成长。
太难太耗费精力,出于趋易避难的本能很难坚持。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语:最好(最有助于成长)的任务是跳一跳够得着。
这个跳一跳够得着的区域就是我们舒适区边缘的拉伸区,虽然需要“跳”,又不是太费力。
这个难度在于需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认知,跳一跳能跳多高?
了解途径最好的就是行动实操。
二、深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以致用是将知识内化深化的好办法。在行动中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经验“缝接”。
比如:每读完一本有价值的好书,就用写作的方式把作者的思想用自己的语言重构出来,尽力结合自身经历、学识、立场,去解释、去延伸,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的要点进行罗列。
在重构的过程,不求面面俱到,选最触动自己的观点,进行断舍离与聚焦,才容易获得深度,而深度之下的广度才更有效。
结论:专注于深度学习,同时对浅学习保持开放。
三、关联
关联是种底层能力,体现在高层,也体现在低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关联的原理:
无论是学习动作,还是背记公式,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大脑中神经细胞建立连接的过程。
用神经科学术语解释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动作,大脑中两个或者多个原本并不关联的神经元经过反复刺激产生了强关联。
这中间有一个重点: 事不关己,不关联。
只有真正和自己有关的内容才对自己有用,把有限的注意力聚焦在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例证:《生活中的经济学——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一书的作者泰勒·考文,十本只有一本读完。
怎么创造更多关联?
多走走、多看看,多阅读、多反思,对世界保持敏感度与好奇心。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最后,如果上面的点是宝藏,开启宝库的钥匙就是——主动。
主动学习,主动放弃,主动聚焦,主动输出,在舒适区与拉伸区的边缘游走,累了,退回舒适区休整一下,恢复精力,继续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