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看新书,选了王绪溢老师的《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其中一段话让我体会颇深——跟我说,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一起参与,我便了解。
说,是最浅一层的教育,但是我们往往又乐此不疲。课堂上,说个不停,代替了学生的表达与思考,还不断地问学生:记住了没;课外,喋喋不休,兢兢业业辅导学生,时不时来一句:这样的题我说了多少遍了,应该怎么怎么做,你怎么就记不住。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的大脑会有一个自动过滤系统,自动过滤掉我们不想听的内容,所以有时候身边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我们都仿佛没有听到。再说,就算听到了,也只在大脑皮层,没有进入内部的信息遗忘也是最快的。
看,因为有了一个主动意识在那里,所以学生自己观察到的东西,会更容易记住。比如背诵,有眼睛的参与总会比较容易记住,还有课堂上老师的演示,往往也让学生印象深刻。
但是为什么学生明明记住了,看会了,换一种方式,又不会了呢?或者说做题的时候,同样的题型,换一种表达,学生就不会了呢?因为学生之只是记住了而已,并没有真正的了解,也就是我们说的学懂。
我们小时候喜欢自己做一些小玩意,有时候比自己大的孩子会教我们,但是他们说了多次,我们依旧不会。有些人就会带着我们,一步一步跟着他们做,做多几次就会了,而且终身难忘。这才是参与之后的学会。
学习应该是在生活中来的应该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我们现在学习仅仅只限于知识的反复操练,学习与生活完全脱节,学生没有参与,没有体会,怎么可能真正的懂?
网友评论